头,他眼底那点未来得及掩藏的惶然被她瞧个正着,下意识便想别开视线,却又强自忍住,只喉结微动:“可是累了?歇一会。”沈知微朝他伸出手。
萧望卿一怔,忙起身过去,半跪在榻前,将她微凉的手合入自己掌心,小心暖着:“要什么?茶?还是冷了?”
她摇了摇头,指尖在他掌心极轻地挠了一下。“陛下,"她笑道,“奏折拿反了。”
萧望卿耳根蓦地一热,回头瞥向方才搁下的那本奏疏,果然倒置着,他竞对着反着的字发了半晌呆。
一丝窘迫爬上眉梢,他抿紧唇,默不作声地将她的手拢得更紧些,仿佛这样便能将方才的失态遮掩过去。
沈知微任他握着,目光落在他低垂的眉眼上。萧望卿的触碰从无关情欲,她起初还不适应,逐渐也习惯了。
殿内一时安静,只闻窗外细雨敲檐。
她轻声道:“陛下,臣若走了…”
萧望卿猛地攥紧她的手,力道大得几乎捏碎她的指骨,又惊觉失态,慌忙松开,眼底已是一片骇人的红:“不准说。”他气息急促,胸口剧烈起伏,那日长街血战,踏着尸山将她抢出时都未曾颤抖的手,此刻却抖得不成样子。
沈知微沉默地看着他笑了笑。
她忽然觉得有些倦了,不是身体的倦,而是心倦。那些算计、担忧、对身后事的种种安排,在这一刻,似乎都失去了分量。她反手,用尽此刻能聚起的一点气力,回握住他颤抖的手指。“好,那就不说。”
萧望卿紧绷的肩背骤然一松,脱力般将额头抵在她手背上,呼吸沉重而潮湿。
“朕,"他声音闷在她微凉的皮肤上,含糊不清,“朕让人新寻了些上好的银炭,地龙今夜会烧得更暖些。徐竖说冬日将至,需得格外仔细。”他絮絮地说着这些琐碎的安排。
沈知微安静地听着,指尖在他发顶轻轻拂过。深冬的雪在夜间悄然而至,清晨推窗,外面已是琼装素裹。沈知微难得睡了个安稳觉,醒来时听见外间宫人扫雪的声音。她撑身坐起,透过窗隙看见一片皑皑白光,竟比往日精神好些。“静姝。"她轻声唤。
小宫女忙掀帘进来,眼底带着喜色:“公子醒了?今日气色真好。陛下早朝前还来看过,见您睡着没让吵醒。”
沈知微笑了笑:“我想出去看看雪。”
静姝一愣,随即为难:“外头风大,徐院判说您不能受寒……“就一会,"沈知微望着窗外,“替我穿厚些。”静姝拗不过,取来最厚的银狐裘,又塞了手炉,将她裹得严实,才小心扶到廊下。
雪光澄澈,映得她久未见日色的脸愈发透明。沈知微倚着廊柱,看小太监们将积雪扫拢成堆,轻声道:“都下去吧。”静姝迟疑:“公……”
“无妨,“她笑了笑,“我想独自待片刻。”宫人终是退尽了,庭院空寂,只余雪落枝头的轻响。她走上前去,慢慢弯下腰,狐裘下摆浸在未扫净的雪沫里,很快泅开深色。她之前也是堆过雪人的,和小妹,和萧翎钧。后来小妹不在了,萧翎钧也不在了。
她摇了摇头,佝偻着回忆雪人的堆法,隔着大氅捏出来一个人形,随后颇没公德心地折了梅枝插进雪人两侧做手臂。她折了雪人左手的一半枝条下来。
左腕的伤口依旧隐隐作痛,无论是以前的沈伴读,还是现在的沈太傅,一直都是一个记仇的人。
不过报复方式非常幼稚。
毕竞她总不能对皇帝做些什么,国家安定,乐无央兮。这样就很好了,将死之人别无所求。
这个国家经不起再一次的战火。
大
雪停了。
萧望卿放下朱笔,揉了揉眉心。一夜未眠,奏折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他抬眼望向内殿垂落的锦帘,那里静悄悄的,连一声咳嗽也无。这安静让他心口一松,又隐隐泛起不安。
平日这个时候,她该醒了,总会有几声压抑的低咳,或唤静姝斟茶的微哑嗓音。
今日却太静了。
他起身,放轻脚步走过去,指尖撩开帘幔一角。她不在榻上。
狐裘也不在。
萧望卿眉心一蹙,转身快步走向殿外。候在门边的内侍见状慌忙躬身,不及开口,皇帝已一阵风似的掠过庭阶。
然后,他看见了。
庭院东南角的梅树下,她裹着那件厚重的银狐裘,背对着他,像是在端详雪地里的什么。
新雪初霁,晨光稀薄,勾勒出她清瘦而不堪摧折的轮廓。她面前堆着一个小小的雪人,歪歪扭扭,插着两截梅枝作手臂。其中一截梅枝被折去了一半,断口新鲜。
萧望卿的脚步顿在原地。
“沈公子?"他唤了一声,声音干涩得自己都陌生。她没有回头,也没有动。
庭中风止,万籁俱寂。
萧望卿一步步走过去,他已经比沈知微高出许多,老皇帝给他取名望卿,为了让他谨记自己的身份,卑微到永远只能仰望九五之尊的位置,连争的资格者都没有。
但他现在是皇帝。
积雪在他靴下发出吱呀的轻响。他绕到她身前,半跪下来。她闭着眼,长睫低垂,唇色极淡。一只手还虚虚地搭在那雪人的断臂上,另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