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在汉阳
初冬季节,钟灵秀第一次离开武当山。
当下是元朝,蒙古人统治江山,原本就有的各种矛盾之上又添了异族摩擦,民间百姓的日子十分难过。路边常见饿孚,卖儿卖女多见,离开武当的辐射范围,落草的匪寇比比皆是。
笑傲世界二十年才杀了田伯光、岳不群两个,在这里都不够一回砍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钟灵秀心中唏嘘,半夜爬到屋顶吹了首《清心普善咒》。悠悠旋律起,她想起现代社会,常人庸庸碌碌,却吃饱穿暖,鳏寡孤独亦可安稳度日,而武侠世界于英雄豪杰来说,精彩纷呈,扬名立万,于背景板的百始又是大不幸。
果然,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希望他们下辈子能投到现代,享受生而为人该有的人生。
至于她,穿都穿了,当然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方不辜负此番奇遇。曲毕,钟灵秀翻窗回屋,睡觉养神。
初冬时分,到达殷梨亭的老家。
殷家条件丰实,算是本地的大地主,良田千顷,家业富足,听闻儿子的同门师兄妹到来,连忙张罗接风洗尘。
钟灵秀岁数小又是女孩儿,额外受照顾,殷夫人送她一件绸衣,一把玉梳,一小盒淡水珍珠,吩咐厨房做点心给她吃。她乖巧地接受了照拂,换上新衣服,陪老人家吃点心听戏。
殷梨亭拜见一圈长辈,带大师兄、小师妹在老家看雪看灯笼,好生招待大半月。
十一月底,启程与殷家人一起去汉阳送年礼。汉阳在武汉,可惜元朝还没有热干面。
钟灵秀与宋远桥到达汉阳,先遣人递拜帖,再找一家老牌客栈落脚,打水洗脸,更衣梳头,收拾得像模像样才领着同样被管家打理过的殷梨亭上门。寒冬腊月,纪府一排春节氛围,门口挂桃符,宴客饮屠苏。得闻殷家送来年礼,纪老英雄亲自到二门迎接。他身形高大,留着短须,双目炯炯,一眼扫过三位客人,见一个是微微发福的中年男子,仪容得体,和气儒雅,一个是二十来岁的青年,长相俊秀,微微腼腆,还有一个年纪尚小的少女,发辫盘髻,以白色丝绢包裹,珍珠发带缠结,身穿丝袄,秀丽出尘,心中说不出的满意。“老英雄安好。“宋远桥打理武当俗事多年,寒暄起来轻车驾熟,“晚辈宋远桥,这是我师弟梨亭,师妹灵秀。”
殷梨亭和钟灵秀一道上前,向前辈问好。
武当是江湖名门,弟子礼节这般周到,自然是看重这门婚事,纪老英雄疼爱女儿,愈发满意:“快请进来喝杯酒,暖暖身子。”他邀请客人进屋,说了一番场面话,什么张真人身体可好,殷梨亭父母身体如何云云。
宋远桥有的自己答了,有的示意师弟回答。殷梨亭虽然腼腆,可并不扭泥,落落大方地与未来岳父交谈,惹得屏风后的身影微微一晃。
纪老英雄微笑,请他们在家中留宿,宋远桥笑着应了。不多时,纪夫人的婢女出来:“老夫人说,已为这位姑娘在西厢安排了客房,烦请移步。”
“夫人盛情,却之不恭。"钟灵秀微笑起身,随她往后院拜见纪老夫人。纪老夫人并非武林人士,从前是大家闺秀,说话轻言细语,打听不少殷梨亭的事。她少不了为师兄说好话:“六哥脾性柔和,从不与人争执,品性也良善,去年还在山里救治了一只折翅的鸟儿,武功也好,剑法使得精妙,连师父者都时常夸赞。”
陪坐的年轻妇人是纪晓芙的大嫂,闻言轻轻一笑,和婆婆说:“天作之合呢。”
纪晓芙是老夫人的晚来女,疼如珠宝,能为她说成这样一门好亲事,说不出的欣慰:“芙儿过得好,我这辈子就没什么可奢求的了。”父母怜子之心最动人。
钟灵秀不由想,门当户对,明媒正娶,在古代就是最稳妥的人生了。不悔仲子逾我墙…其中几分真,又有几分假?老丈人看女婿,总是越看越喜欢,何况殷梨亭在长辈眼中确是个无可挑剔的晚辈。
钟灵秀晨起练功完毕,正想寻点东西吃,穿过月洞门就看见纪老英雄在使他的长鞭,舞得虎虎生威,殷梨亭在对面手持长剑,从容不迫地拆招。不远处,一位丽人藏在假山后,关切地看着他们,她悄然靠近,喊了一声:“纪姐姐。”
殷梨亭的剑势骤然一乱,纪晓芙脸泛霞光,执住她的手:“灵秀妹妹,你在家中无聊了罢,我带你上街去。”
“好啊,我还没有来过汉阳呢。"钟灵秀问道,“这儿离黄鹤楼远不远?我们去瞧瞧方便么,我想见识见识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场景。”纪晓芙含笑道:“好。”
“六哥也得一块儿去。“她笑道,“我身上没有银子,得叫他给我买点心。”纪晓芙不说话了,拉着她往花园里拐。
两人回屋略作收拾,不多时,纪晓芙的大哥说今日陪客人去黄鹤楼赏景,叫上小妹一起。
这对未婚夫妻终于正式见面,互相见礼。
“殷师兄。”
“纪师妹。”
纪大哥不曾习武,脚力勉强,牵了几匹马来,众人一道骑了往黄鹤楼去。黄鹤楼在武昌,与汉阳相隔长江,要坐渡船过去。船舱中,宋远桥与纪大哥相谈甚欢,殷梨亭不好意思同未婚妻说话,找钟灵秀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