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第116章 群臣附议定死罪,帝施恩贬斥腐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群臣附议定死罪,帝施恩贬斥腐儒(1 / 2)

“这样的「直臣’,留着何用?”

朱厚照的话刚落。李东阳攥着笏板的手瞬间发白。

指节因为用力,泛出青紫色。他太清楚这一问的分量一一陛下要的不是“处置建议”,是“文官集团的表态”。是要他们亲手把“清流风骨”的遮羞布撕下来。

他深吸一口气。膝盖在金砖上磕出闷响,比刚才更重。“回陛下。”“王昭以下犯上。”“以“先贤’自比,实则藐视君权。”“此等行径,若不严惩。”“恐难正朝堂纲纪!”他没说“死罪”,却把“严惩”两个字咬得极重一一既表了态,又留了余地。

马文升却没敢留余地。他往前跪挪半步。额头的冷汗滴在金砖上,晕开一小片湿痕。“陛下!臣以为!当按《大明律》处置!”他声音发颤,却故意拔高几分。“《大明律·吏律》明言:“臣子非议君父者,斩立决’!”“太祖爷时,御史周观政因妄议迁都,便是依律处斩!”“王昭今日之罪,比周观政更甚!若饶了他!”“明日便有百个、千个“王昭’跳出来!”“到时候朝堂大乱,谁来担责?”

朱厚照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哦?马尚书要斩?”他缓缓起身。明黄的龙袍扫过御座台阶。影子落在李东阳和马文升身上,像块沉重的巨石。“可朕总觉得。”“王昭虽有错,却也是“一片忠心’。”“冒着杀头风险进谏,初衷不算坏。”“直接定死罪,是不是太奇责了?”

马文升心里咯噔一下。暗骂自己糊涂一一陛下这是要“施恩”!要让文官当恶人,自己当仁君!他连忙补话,语气软了些。“陛下仁厚!臣佩服!”“可纲纪不可废!若不重罚!”“难服天下百官之心!”“臣以为,至少当革职流放!”

朱厚照没接话。目光扫过殿内百官。像在挑选下一个“表态的人”。前排的六部九卿哪一个不是老狐狸?瞬间读懂了帝王心思一一这是逼他们“站队”。谁不吭声,谁就是“同情王昭”,就是“藐视君权”。户部尚书韩文第一个站出来。他往前迈了半步,躬身时官袍的褶皱都在抖。“陛下!马尚书所言极是!”“王昭妄议君父,视律法如无物!”“臣掌管户部,深知“无规矩不成方圆’!”“若不严惩,日后地方官效仿。”“赈灾粮款、漕运赋税,岂不乱套?”他还举了例子,显得更有说服力。

礼部尚书张昇紧随其后。作为管礼仪的官员,他最擅长引经据典。“臣附议!”“《周礼》有云:“君臣有别,尊卑有序’!”“王昭身为给事中,当知“进谏有节’!”“今日他敢当面指责陛下“违孝道’。”“明日便敢背着陛下勾结藩王!”“此风绝不可长!”

兵部尚书刘大夏皱着眉。他瞧着地上瘫软的王昭,心里有些不忍一一这小子虽蠢,却也不是真的坏。可他更清楚,此刻不表态,自己就要遭殃。他硬着头皮开口,声音比平时低了些。“臣……臣也觉得。”“当重罚。”“边军将士在前线浴血。”“若后方文官都像王昭这般。”“哪还有心思打仗?”接下来,附和声此起彼伏。“臣附议!当严惩!”“革职流放!以儆效尤!”“若陛下仁慈,可免死罪,但不能轻饶!”连后排的年轻官员都跟着喊。没人敢沉默。没人敢说“从轻”。殿内的气氛,像被拧紧的发条,越来越紧。

王昭跪在地上。听着满朝文武异口同声要“严惩”自己。最后一点希望彻底破灭。他之前还抱着“陛下会惜才”的念头。还想着“魏征遇太宗”的千古美谈。可现在才明白一一圣贤书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在皇权面前,所谓的“直臣风骨”,不过是笑话。

他的脸瞬间白成宣纸。嘴唇哆嗦着,连话都说不完整。“不……不是的……”“臣不是故意的……”“陛下……求您………”

朱厚照看着差不多了。抬手压了压。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能听得一清二楚。他慢悠悠地走到王昭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龙靴离王昭的膝盖只有半尺远。“王昭,你听见了?”“满朝文武,都觉得你该重罚。”

王昭“噗通”一声磕了个响头。额头撞在金砖上,疼得他眼泪直流。却顾不上疼,只是一个劲地求饶。“陛下饶命!”“臣知罪了!臣再也不敢了!”“臣不该妄议陛下!不该提“孝道’!”“求陛下给臣一次机会!”眼泪鼻涕糊了一脸,官帽歪在一边,格外狼狈。

朱厚照盯着他看了片刻。忽然叹了口气。“上天有好生之德。”“朕看你年纪轻轻。”“也不是真的有反心。”“只是读死了书,犯了糊涂。”他顿了顿,朗声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即日起,革去你吏部给事中一职!”“贬为贵州思南府婺川县知县!”“即刻离京,不得有误!”

贵州思南府婺川县?王昭愣了愣。他在翰林院时,听老编修说过那地方。在大明最西南的角落。山路崎岖,到处是瘴气。十个去的官员,有八个熬不过三年。说是“蛮荒之地”,都算客气的。可比起杀头、流放。贬官已是天大的恩典!

他反应过来。连滚带爬地磕头。额头都磕出了血印。“谢主隆恩!谢陛下不杀之恩!”“臣……臣即刻就走!”“臣到了婺川,一定好好当差!”“绝不辜负陛下恩典!”

殿外的锦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