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大明第一书商> 第 26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6 章(1 / 3)

第26章第26章

车夫跳下车,从破烂的水桶里将婴儿捞出来,抱在手里,犹疑道:“这孩子身上太脏了。”

“哎呀,这都什么时候了!救人要紧,给我就是!"晏宜在车上急得直跺脚,一把撂开了挡在面前的车帘子。

一旁的尚妈妈嘴角动了动,到底没说什么,帮着晏宜把孩子抱上了车。晏宜脱下自己披着的杏红织金牡丹缠枝杭罗披风,裹住了孩子,小心翼翼地探了探孩子的鼻息。

“还有气!"晏宜和围着的翠茵相视而笑,毕竞都是年纪不大的小姑娘,对于救了人性命这种事还是很高兴的。

但两人都没有生养过,晏宜不是喜欢孩子和小动物的人,在现代的时候连只猫都没养过,更不知道该怎么养一个孩子。仔细一看,这婴儿的胎盘甚至都没有剪断,湿漉漉血淋淋的一团。晏宜吓得“啊"了一声,不敢甩开,也不敢细看,只能转头看向尚妈妈,向她求助。

好在尚妈妈是照顾孩子的老手,让翠茵在车上找了把剪刀,轻而易举地剪断了脐带,探头看了一眼,宽慰晏宜道:“是个健康的女孩儿。”晏宜想也是,不健康的婴儿耐不住这天寒地冻,健康的男婴再难也不见得会被抛弃。

“现在该怎么办呢……晏宜后知后觉地紧张了一一出个门带回个孩子,怎么想怎么很逆天,上次差点被姚老太太送上西天的事儿她还记得呢。可要把婴儿重新丢回路边,她的良知又实在不允许。

尚妈妈当机立断:“去潘府!”

翁夫人当年嫁给大了她整整三十岁的兵部尚书潘大人做续弦。没两年潘尚书死了,她才以遗孀的身份主持潘家的产业,一主持就主持了二十年。晏宜不解:“这合适…咱们和翁夫人非亲非故的,抱着个孩子上门好像去争夺家产啊。”

原谅她网络小说看得实在是太多了。

尚妈妈宽慰道:“姑娘有所不知,翁夫人是远近有名的慈悲人儿。贫苦百姓生女多有不举,翁夫人便办了′慈幼堂',专程收留这些女孩儿。”晏宜有些吃惊,没想到看起来十分不好相处的翁夫人竞然是个心怀大义的女中豪杰。

车夫快马加鞭,赶在午饭前到了潘府。

尚妈妈理了理脖子上戴着的狐狸毛风领,下车敲门递拜帖。晏宜和翠茵留在马车上,时不时用手指去探孩子的鼻息。“这里也没有奶粉,真是救命了。”

小婴儿的求生欲很强,眼睛尚未睁开,小手居然挣扎着圈住了晏宜的一个指头。

其实晏宜知道,如果她足够理智的话,就不应该管这件事。也不应该出去逛书坊,不该抄书校书,不该揽下潞紬,甚至不该在席上和楼念玉吵架,不该维护张氏……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可是就像孟子说的,君子见其生则不忍其死。只要她看到了,她就很难违背自己的良知。

他,她,他们推崇的“一忍万事休",对晏宜来说,确实太难了。也许她未来能够学会。

翁夫人也信佛,初一日要斋戒,没有会客。一大早上起来先抄了一卷《心经》,和几十卷雇人抄写的《地藏经》一道烧了。晏宜等人上门的时候,翁夫人正指挥着婢女将新开的百合花供养在佛像前。神佛妙目,法相庄严,度万众苦厄,升极乐梵天。一切世间苦难,也只能指望神佛。

看见拜帖,翁夫人的长眉乍然皱起一一

“姚家的人来做什么?”

翁夫人喜爱文艺,聘请了一位同样孀居的姓沈的吴中才女做老师,常伴自己左右。

这位沈女史日常除了和翁夫人研讨诗书,有时也帮着掌管潘家的杂务。闻言,她笑道:“说是感谢您上次专程送姑娘回家,来给您拜年磕个头。翁夫人嗤笑一声:“别是又在家里待不住,偷跑出来的吧?别我待会儿又得给她送回去,我可不想再踏上姚家的地儿了。”沈女史不知道从前故事,还以为翁夫人是反感晏宜不够恪守妇道,不免劝道:“夫人快别这么说,这位姚姑娘知恩图报,总是好事。再说了,姚家虽然如今大不如前了,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翁夫人打发道:“知道了,我去换身衣服,你让他们进来吧。来人,上茶和点心!”

大大大大大大

翁夫人换了一件绛红织金鸾凤穿花云锦袄子,头发松松散散地盘成一窝丝儿的形状,用一根金镶宝顶的祥云簪子挽住。气质富贵高华,一如屋内的案几陈设。

怎么也想不到进来的是个烧火丫头!

“怎么回事?"翁夫人下意识起身离座,觑了一眼面前面容极美的少女,“这么冷的天出门也不带件披风,你们姚家就短困到这般地步了?”尚妈妈听着,不由微微皱了皱眉。

晏宜悻悻道:“披风给孩子……

翁夫人的眉头皱得更深,语气愈发不虞:“什么孩子?哪里来的孩子?”晏宜忍不住吞了吞口水一-不知道为什么,她特别怕翁夫人,总觉得看到她就像看到了高中时拿着剪刀挨个给留长发的女生剪头的女教导主任。“路上捡的。“她老实道。

尚妈妈福了一福,在边上帮腔道:“姑娘感激您上次劳心劳力送她回府,便想来给您拜个早年,不成想经过东江米巷,在路边捡到了一个女婴。又听说夫人是任侠之人,开个个慈幼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