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大明第一书商> 第 26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6 章(2 / 3)

专程收容无父无母的幼童,便想将这孩子交给夫人,也算救了一条性命。”

“呵”,翁夫人冷笑一声,坐回美人榻上,“妈妈跟着姚家到北京城也有一二十年了,难道不知道我们慈幼堂不收三岁以下的婴孩?再者入了慈幼堂的孩子,就算潘家的奴仆了一-慈幼堂离东江米巷就那么几步路的脚程,若女孩儿的父母真想留她一条性命,自己就送过来了。眼下既然舍弃在路旁,就是不该活的孩子。”

多半是父母通奸的产物。

晏宜撇了撇嘴,不甚认同:“抛弃女儿哪有那么多原因,说不定就是想生儿子。生不出儿子就恨女儿,所以虽然能给女儿一条活路也希望她去死。再说了,入你的慈幼堂还要给你为奴做婢,万一是比较有头有脸的人家,虽然养得起女儿却不想养,但让女儿做别人的奴仆又觉得丢人,干脆还是让她死了。”翁夫人听出她话语中的嘲讽意味,不置可否,反问道:“那你觉得是给人做奴婢好,还是死了好?”

“活着。"晏宜回答得斩钉截铁,言简意赅。“活着就什么都可能发生。“这是晏宜的人生信条之一。只要不死,她就会一直折腾。

翁夫人笑了笑,没有点评她的回答到底好不好,只是给她沏了一杯茶,“上好的芥茶,尝一尝。可惜了,我这里不收吃白食的婴儿。”仗义疏财的人多半人财两空,“仗义生财"的人才能名利双收。翁夫人一介女流,能在刀剑无眼,群狼环伺的海商中脱颖而出,手腕自然是一流的。

这个时候晏宜已经明白,翁夫人是不可能和自己合作,帮自己倾销转运库房里堆积如山的潞紬的。

真正厉害的商人,向来是把少赚钱当成自己亏钱。晏宜一方面觉得翁夫人薄情狠心,一方面又很佩服她的能力一-和翁夫人这种有吕武之风的女强人比起来,晏宜完全是一只初入职场的小菜鸟。其实真论起来,姚老太太和姚大太太手腕也不可谓不强,但晏宜却并没有很欣赏崇拜他们。

细究其中缘由,大概还是因为她们一个通过将孙女培养成结婚员振兴家业,一个虽然精明强干,但斤斤计较的也不过是后宅之内的两分薄利。可能晏宜还太年轻,想法很天真,但她总觉得,一个女人真正的成功是一一当别人提及她的成功时,会忘记她是一个女人。“好吧,是晚辈叨扰您了。”一杯茶喝罢,晏宜放下茶杯,转身要走。翠茵和几个孔武有力的家丁在廊下候着他们。“慢着!"翁夫人却又不满意了。

她长眉紧蹙,深深地望了她一眼:“你这就走了,难道要带着孩子回去?”晏宜心想,那不然还要半路把孩子偷偷丢掉吗?她不说话算是默认,翁夫人却因此大动肝火,“曜"地一下起身,在雕花紫檀平头案上狠狠地拍了一下:“做事能不能稍微留点心眼儿?!”晏宜立刻想跪下了一一她高中的教导主任也这么和她说过。说到气头上,翁夫人指着她的鼻子怒斥:“你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家,捡一个孩子回去算什么事?到时候要生出多少流言蜚语?你不是还有姐姐妹妹,难道也要让她们一并染上嫌疑?”

又来了,又是这个论调。

她穿越到明代之后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封建礼教杀人啊,为了不被杀,你可得守着点规矩。

没错,识时务者为俊杰。但谁又能说不是这些"识时务"的人助长了错误的规则?

她无奈摊手,反问道:“那您想怎么办?”翁夫人的眉头皱得更紧,几乎皱成了一团,呵斥道:“我就做一回亏本买卖。你把孩子留下!还有别的事么?”

晏宜搓了搓手,那个.…其实是有的。

她不再异想天开地直接问翁夫人能不能收购她家那对残次品潞紬,而是诚恳地向翁夫人求教应该怎么办。

翁夫人却反问她:“你觉得呢?”

哎呀,最讨厌提问式教学了!

晏宜略一思索,道:“我听家里的下人说,每到新年,寺庙附近就会有庙市,人们在庙市上争相贩卖瓜果米酒,脂粉头油,爆竹声彻夜不停,游人趋之老鹜。”

翁夫人嗯了一声,静静地听她说下去。

见翁夫人没有立刻斥责反驳她,晏宜仿佛受到了鼓舞,有些得意地接着道:“可以将库房里堆着的潞紬拿些去各个庙市卖,能够逛庙市的,多是小康之家,倒也符合潞紬的市场定位。”

“但是!光卖绸缎,并不能卖上好价钱,大家是过年了又不是发财了。”翁夫人侧眼看她,淡淡道:“那你要如何?”晏宜将自己的想法托盘而出:“每匹潞紬上系一条红绳,一方黄绢,上画己字,告诉大家这是开过光的潞紬!”

这就叫文化附加值!

“对了!"晏宜一拍脑袋,喊翠茵拿来装订好的《闺秀诗集》,“差点忘了这事儿,本该由汪老板中转还给您,只是不巧书坊这两日没有开张,我便冒昧直接将诗集给您了。”

翁夫人嗤笑一声:“你倒会卖乖,怎的就知道是我要人校勘这书?"汪老板的嘴一向很紧,不会透露金主的信息。

晏宜嘿嘿一笑,“您香案上放着的《地藏经》还是我抄的呢。”翁夫人听了,勾了勾嘴角,很快压下,嫌弃道:“难怪这字写得这么丑。”不至于吧!晏宜心想,她在现代还上过好几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