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大明第一书商> 第 25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5 章(4 / 4)

看着我们姚家却觉得是越发好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几个姑娘都如此美貌贤淑,哥儿又才高八斗,只要咱们一家人整整齐齐,一条心围在一块儿,咱们姚家就会一日比一日兴旺!”年初一照惯例该走亲戚,不过姚家在北京的亲戚不多,姚大太太娘家是山西的,晏宜的生母谢夫人籍贯杭州,姚老太太的娘家人也都在苏州,子侄里没有在北京做官的。倒是张氏的二哥年底从苏州贩货到京师,就在京师的宅子里住下了。

张二舅爷上门拜年,和张氏说过几句话就到前院和姚二老爷、姚启元吃酒去了。倒是张氏的二嫂张二妗子这次居然也跟着船一并北上了,姑嫂二人多年未见,说话说得好不火热,晚上都要睡在一张炕上。这时候下人们又兴高采烈地进来禀报,总兵府送节礼来了。大姑娘姚维仪嫁的是山西总兵的长子,总兵府就是姚维仪的婆家。算来姚维仪嫁到王家也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姚大太太这下归心似箭,也没心思和老太太装什么婆媳情深了,带着姚妙仪飞快地就到西院去了。众人走的走,散的散,晏宜当着老太太的面让翠茵拿二钱银子去前院马厩,和驾车的姚大说,她待会儿要用车。

翠茵“阿"了一声:“姑娘你又要出去啊?这回都不偷偷摸摸的了……”姚老太太放下茶杯,瞥了她一眼:“咱们三姑娘又想飞去哪儿?”晏宜道:“上回若不是翁夫人救了孙女儿,还连夜将孙女儿送回家,孙女儿如今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刚好今天是大年初一,孙女儿想着做人要知恩图报,便想上门给翁夫人拜年。”

“还请老祖宗恩准。"晏宜说着,半蹲下|身,学着这些天看到的别人行礼的模样,给姚老太太福了一福。

翠茵在心中暗自吐槽,老太太能让三姑娘出门才怪。没想到刚一抬起头就听到老太太说:“不错,咱们家向来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翁夫人对你有恩,远不是投个飞帖就可以了的,尚妈妈,你跟着姑娘走一趟。再拿上些姑太大送来的山东的土仪。”

坐在马车上,晏宜翻了翻自己苦心整理好的《闺秀诗集》。“青岚”应该就是这位翁夫人了吧?那日和她同坐马车上,她腰间的玉佩和马车上的徽记都是一个“岚”字。

不是?不是再想别的法子。

偌大的北京城,除了皇家还有谁会一次性购入两千匹潞紬?海商啊!

晏宜自信满满,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能够说服翁夫人,让她买下这批绸缎,再转卖到吕宋或者果阿,那里有的是欧洲商人。马车驶入东江米巷,路边传来微弱的婴儿啼哭声,车夫抱怨道:“大过年的就溺孩子,心忒狠了些。”

晏宜连忙让他停车。

一个赤条条的婴儿躺在水桶里,不知道加水的人是心软了还是疏忽了,水没有加满,露出了婴儿的口鼻。饶是如此,北风呼号,也将孩子的皮肤冻成了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