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大明第一书商> 第 25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5 章(2 / 4)

爷不远千里将潞紬从山西贩运到北京的狐朋狗友自己恐怕就是那个要卖货的人。至于什么“内织染局"织造太监"都是噱头。姚大老爷因为自己有官身,向来看不上这个弃文从商的弟弟,被他一通数落,脸皮涨得通红,也大声叫嚷起来:“是了,都是我的错,我这做兄长的只会花钱,不像二弟你生财有道,养着我们一大家子!可是好二弟,你也是几十岁的人了,难道天真地觉着,在京师顺当做生意只靠你一个举人么!”晏宜点评:还得靠官商勾结。

姚大老爷说着说着,居然哽咽了。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眼眶发红,看着有些好笑,不过晏宜现在老实很多了,轻易不笑。“这一二十年来,我没有一天觉得不憋屈!爹是忧死的,为了什么,咱们都知道!大哥儿四岁能作诗,七岁能成文,写出来的程文拿给那些做过同考官的故旧看,也挑不出一丝毛病,可为什么一上场就被黜落,咱们也心里明白着!”姚大老爷用力地捶打着自己的胸膛,也不知道真是说到伤心处了,还是在唬人,反正场上除了晏宜以外的几人都被唬住了。姚二老爷又缩回了紫檀木太师椅钟,垂着头一言不发,姚启元亦是一边叹气,一边劝道:“做生意哪有不看错眼的,伯父忙于政事,以后少管这些杂事就是了。”

姚大老爷却一把将他推开,大喊大叫起来,仿佛要说尽自己心中的委屈:“皇上他就是这样的人!谁能给他好处,他就给谁官做!就说我那个亲家,他凭什么当上山西总兵?是他作战勇猛,屡屡得胜么?我告诉你们,是因为他给皇上进贡了来自番邦的宝石,颗颗有鸽子蛋那么大,鲜红如血啊!”姚启元皱眉:“这恐怕不是忠君,是贿君。”“忠君也好,贿君也罢,当务之急是让皇上眼里有我们哪,这鸿胪寺的冷板凳,我坐了快二十年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好了,倒成你是委屈的那一个了!“姚二老爷不耐烦地一挥手,“早知道当年不若让我来荫封。”

“你!"兄弟俩彻底没了平日里的和气。

晏宜隐隐发现了事情的本质一-姚家,好像真的很不得帝心,完全融不进永光朝廷的核心圈子,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被边缘化来了。就拿荫封这件事来说,按照明代的惯例,五品以上的官员照例可以荫封一个儿子为官,但是阁臣身份特殊,为了显示天恩,通常会破例再荫封一个,但是永光帝就不。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明史》不是说晏宜的祖父姚燮是一个四处逢源、谨小慎微,从不得罪人的人吗?

好吧,也许对于永光帝这种没占便宜就算吃亏的主来说,晏宜的祖父选择夹着尾巴保全自己,而不是做咬人的狗替他撕咬敌人,也是一种罪过,而且罪过不亚于他当众反对永光帝将自己的父亲庆王追封为帝的同僚们。“这批潞紬,我捐到报恩寺去!也算给我们家积福了!“姚二老爷负气道。“那这不就颗粒无收了?"晏宜眨了眨眼睛,试探道。姚二老爷也是颇有公子脾气的,犟道:“好过贱价卖了,坏了绸缎庄的名声!”

“不是,不是,"晏宜连忙笑着摆了摆手,小心翼翼地道,“那爹,是不是我卖出多少都是赚的?”

“晏宜!“姚启元反应过来,立刻吼了她一句,“你又来胡闹!”他压低声音,语气有些咬牙切齿,“你不是要校书么?怎么又做起买卖来了。”

晏宜纠正道:“校书是手段,卖书才是目的,书商也是买卖人。”不过文化商人做得好特别爽就是啦,又能赚钱,又能有社会地位,实在是最适合在明代做的买卖了。

“你什么时候懂做买卖了?"姚启元眉头紧皱。晏宜却表现得落落大方,丝毫不惧一-她是没在明代做过买卖,甚至在现代也就倒卖点二手书,但是她这个人的性格就是这样的,无论是大学的时候做小组作业,还是工作之后在部门里抢项目,只要她想,她就会去争取,去做,至于能不能行,这是次要的事了。

方法总比困难多嘛,晏宜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大大大大大大

发生在外书房的争吵自然瞒不过姚老太太,但第二天早上,众人团团齐聚鹿鸣堂给她拜年的时候,她却什么都没有说,就像昨晚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大年初一,众人都穿得很喜庆,除了姚大老爷穿着朝服入宫朝拜皇帝,其余人等都团团围坐在一起吃饺子。

姚妙仪这个马大哈昨晚偷偷喝了不少果子酒,整宿睡得死死的,倒是什么都不知道,还笑嘻嘻地拉着晏宜的大红百蝶织金袄子,悄声打趣道:“老太太可算解了你的禁了。”

晏宜也捏着嗓子压低了声音:“没解禁呢,待会儿喝完屠苏酒再关回去。”姚妙仪真受不了她这种时不时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冷幽默,每次都让她忍笑忍得很难受。

两人笑闹的时候,下手的位置传来一声轻轻的啜泣。四姑娘姚韶仪今天穿了一件雪青水折枝花卉研光绫衣,外搭一件藕荷色梅竹菊暗纹长靖子,罩在她那白到几乎透明的皮肤上,整个人好像也要融化在这浅淡的颜色里了。

白姨娘缠绵病榻,姚妙仪的心情一直很差,这些日子来泪水几乎就没有断过,私底下甚至刺破了手指,用自己的血给生母抄《血盆经》,但都无济于事。看到姚韶仪这幅哀哀戚戚的样子,晏宜也收起了自己的笑容一一不在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