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南诏(二)
长安百姓苦回纥人久矣。
自从回纥军队帮助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回纥人就获得了出入长安的自由,被准许在长安经商、购地、买房屋,与汉人争利,肆意践踏唐民的权益,他们的军队会为回纥人的掠夺行为保驾护航,鸿胪寺常驻回纥的官员会强词夺理,远在漠北的回纥可汗动辄送信谴责大唐官员对回纥怠慢的行为。就连回纥汗国下辖的九姓部落,也经常冒充回纥人,顶着回纥人的身份仗势在长安为非作歹,引起长安百姓很深的厌恶。近来,李泽命令回纥亲王兼使节药罗葛莫咄携带他们的部众归国,一路抵达振武战区,回纥人和九姓部落的胡人横行暴虐,欺凌妇女,践踏禾稼,肆意向振武战区的官民索取牛羊肉供应,在边境屯田的周围任意砍柴放牧,引起振武节度使李非的强烈不满。
他挑怂手下,“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吃糠咽菜,饮风吞雪,忍饥挨饿,莫不为了保家卫国。”
“我们十天半月不舍得吃肉,回纥人来到这里,动辄要每天一千斤的供应,就连粮食也是如此,倘若给他们,能换来一丝对我国和唐民的尊重也就罢了,他们却反而变本加厉。”
“我听说,他们就是因为在长安也这样,才被陛下赶到这里,如果我们趁机杀了他们,陛下应该不会怪罪我们,大唐境内,每一个知耻明辱的人,也会敬佩我们的行为。”
“即便陛下治罪,我们活着无法加官进爵,死后也会受万人瞻仰。”“诸位愿不愿意跟随我放手一搏,杀了回纥人和九姓部落,为唐民讨一分公道,为国家夺回尊严?”
手下的人说:“在我的家乡,我的家人跟将军一样厌恶回纥,我的阿姊就是被回纥人杀掉了。”
“我也与回纥人有仇,我的阿兄死于回纥人之手。”“我满门没于回纥。”
众人纷纷说“我七…”
“我的家乡在长安。”
“我的家乡在洛阳。”
“我来自河东道一个偏僻的小村庄。”
“我以前的身份是流寇。”
“但是在民族尊严面前,我们有着无差别的身份,我们代表着唐民,我们共同的敌人是回纥。”
不知道谁这样说,反正事情就这么定了。
振武军驻扎在唐朝边塞的金河上游,镇守东受降城,是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防范回纥。春季,郁郁葱葱的白桦林和冷杉树在金河的河岸上静静蜿蜒蛰伏着,远处的高冈上面,盛开到烂漫的杜鹃花漫山遍野,边塞的流风像天上的流云一样冰凉冷漠,犹似兵刃的寒光一般穿透花和叶,从一望无际的黛影青山上吹过。大历一年春,振武节度使李非在礼节上怠慢回纥人,回纥人视为挑衅,怒杀唐朝两名将领,李非指挥振武军将从长安回国的回纥使节和九姓部落全部屠杀,将他们满载而归的行李辎重全部掠夺。只逃回去一人向回纥可汗告状,回纥可汗向唐朝的陛下问责,索要李非,并且要唐朝支付近来拖欠的购马金额二百万金。李泽未予搭理,他来向李泌询问向河北道用兵的政策。而要向河北道用兵,首先要稳固边疆。
“稳固边疆,需要充足的粮食和源源不断的兵员,在这两个基础上,先生有何见解?”
清风盈袖,李泌站在御座之前,恭敬地对李泽说:“关中疲敝,短时间内势将无法满足边塞的粮食需求,臣建议在边境广开屯田。”李泽道:“广开屯田需要耕牛、粮种和人手,这些东西要来自哪里?尤其是人口,唐朝连年征战,士兵苦不堪言,背井离乡太久,纷纷心怀不满,而边塞苦寒,战争频仍,轮戍的官兵,谁人愿意长久在边塞停留?”李泌从容回答:“开左藏库和大盈库,让官员清点里面的丝绸,将丝绸的品质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和中等留用,”
“下等染成彩色,卖给关中草原上的党项部落,从他们手中换取耕牛,三匹换一头,二十万匹大约换六十万头。同时让盐铁使督促江南道的洪州、饶州,剑南道的彭州、眉州等全国主要治铁厂赶制农耕器具。臣观天象,今年是个丰收的年景,五月份派出转运使向黄河南北的百姓收购小麦做麦种。”“送到边疆各个军事据点,招募士卒分垦荒地,将麦种以二分之一的利息贷给他们,免费发放农具,租给他们耕牛,本金和利息用来年的粮食偿还。偿还之后剩下的粮食,由政府出具高于市值五分之一的价格收购,如此循环,不出三年,边塞稳固,粮食丰收,整个国家的粮价也会因此降低。”“士兵有利可图,必将热爱生活的这片土地,等到三年轮戍期满,就调查他们的意愿,不愿意的依照官方制度遣返原籍,愿意把家人接到边疆的,由国家发给特别过所文书,沿途衣食由地方官府供应,开垦的荒地永归士兵所有。”“如此几年,繁衍生息,边疆人口臻于鼎盛,国家直接控制的兵员也将大额增加,不必依赖节度使专兵。”
李泽听完非常高兴,发自内心地从御座上走下来,拜谢李泌,真诚地说“朕相信先生,亦与先生所见略同,这样的话,三五年之后,人口丰盈,天下也能达到太平。”
李泌与他一拜,叹息一声,摇头说“非也,非也。”李泽询问:“先生何故突然如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