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李泌请他再度坐下,李泽亦请他坐下,李泌深思熟虑之后,用谦卑的眼光恭敬地看着陛下,再三斟酌才道“如果这三五年不能给边疆提供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大规模战争一旦降临,则前功尽弃,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毁于一旦。”李泽已经大致猜到他要说什么,他还是说:“先生请讲,朕愿闻其详。”李泌知道他厌恶回纥人已经很久,恐怕触犯到他的逆鳞,不好贸然开口,此刻得了他的允许,出于为国家计长远的目的,才将心中所想尽数道来“振武军与回纥人的纠纷,陛下打算如何处理?”
李泽的眼神带上了一些一国天子的倨傲,他不悦道“回纥人也屡次屠杀唐朝百姓,回纥可汗怎么处理回纥人,朕就怎么处理振武军。”“当然了,回纥此次损失惨重,朕也并非要全然偏袒振武军,回纥可汗既然屡次向朕索要李非,朕就打算代替他处理这个罪魁祸首,”“就免去他的节度使身份,让他回来当太仆卿。”李泌道“这样的话,会招来回纥的报复。”李泽脸色转而严肃,责问道“朕一直以为先生大义,难道心里竟也惧怕回纥不成?”
李泌就害怕他这样想,沉稳道“不是,臣的所思所想,莫不是为了大唐。”李泽勉强道“先生请尽言。”
李泌起身对着他,对着天地三跪九叩,一边祈求他能赦免自己让国人忍辱负重的罪过,一边坚定不移道“陛下这样处理振武军可以,但是一定要给回纥人补偿,安抚他们,”
“在这三五年之间,不可与回纥交恶,”
“西边联合大食,北边联合回纥,然后善待徐学士带回来的南诏使者,妥善利用,让他们回去说服南诏的国王异牟寻,南边联合南诏,同时牵制吐蕃。”“这样唐朝最大的敌人吐蕃将四面受敌,在我国得到发展的时候,吐蕃的力量正在受到削弱,陛下既能分出更多精力围剿河北道的叛军,边境开荒政策也能收到效果。”
“三五年之后,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
西汉时期,为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以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张骞归来报告武帝,认为自西北的羌族人中前往大夏,中途危险众多,由蜀郡经“西南夷"到身毒再北转则路径直,且威胁较少,自此打开了汉人经略西南的序幕。
此时的西南,西南夷在此建立的政权叫做“滇国”。西汉王朝数次发动巴蜀军队,攻打“滇国",但是终西汉之世,“滇国"的西南边缘地带都始终不曾为西汉王朝势力所及。
直到东汉王朝建立,哀牢人归附,汉明帝刘庄在此设置永昌郡,才最终将西南全境正式纳入汉人的统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里被称为"南中"。东汉末年,中原战乱,内地汉族区军阀割据,“南中"的大姓势力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支配地位,公开展开了各自据地自雄的活动。譬如以雍闿为代表的汉族大姓,以孟获为代表的土著大姓,每个大姓都拥有很多部曲,分别占据着此一片广大的地盘。
以巴蜀为中心的蜀汉政权,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发动军队南征,开始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降服西南的行动,诸葛亮采取攻心战术,最终把“南中"完全平定。南北朝时期,侯景之乱爆发,“南中"趁机脱离了中原王朝的掌控,“爨氏”在大姓中占了上风,在此处建立政权。
隋朝统一南北,再次对“南中"用兵,此地的大姓和部落又脱离“爨氏”,重新依附中原王朝。
武德年间,唐朝取代隋朝,在基本上统一了汉族内地之后,立即展开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再统一活动,招降滇池周围地带的部落领袖们,再将其地纳入唐王朝的版图。先后在这里设置戎州都督府,姚州都督府和安南都护府,加强对南中的统治。
南中在唐朝的羁縻政策之下,文明渐渐系统化,权力开始集中,形成了六个“诏”,其中的蒙舍诏在滇西的最南边,也被称为"南诏”。唐高宗时期,“蒙舍诏"的王细奴逻携带使节来长安朝贡。细奴逻之后,“蒙舍诏"的王又有逻盛、盛逻皮、皮逻阁。皮逻阁时期,其他五诏逐渐衰落,不能与蒙舍诏抗衡。唐玄宗时期,皮逻阁在帮助唐朝剿灭洱海附近蛮夷的战争中立下战功,借此向唐朝请求统一六诏,建立国家。
开元年间,蒙舍诏贵族在皮逻阁的率领下,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唐廷册封他为“云南王",“南诏”建立。安史之乱爆发,南诏为了完全摆脱唐朝的控制,几度联合西边的吐蕃对抗唐朝,与唐朝断绝往来。
随着吐蕃势力进一步崛起,逐渐在与南诏的联盟中占据上风,频繁役使他们的军队,压榨他们的百姓,侵占他们的土地,并且在针对唐朝的战争中,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