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48章 终于找到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章 终于找到了(2 / 3)

口茶,再次赞叹道,“好茶叶。”

夸完了茶叶,他又说回文章的事情,“这段时间,我们收到不少中学英语老师寄来的信件,都是希望我们能够在杂志上刊登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师们急切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想要给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容易。你的这套方法,能不能解决这些中学老师的问题,暂时还不能确定。既然不能确定,那就要想办法验证。文章肯定要发表,但是我们不能只顾着发表文章,不管后面的事情。”

“马老师,你的意思是?”

“我是这样想的,文章发出去,并邀请各个学校印证这套方法的可行性。等到半年或者一年后,收集到足够的反馈材料,不管这套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到时候再写一篇总结的文章。失败,就吸取教训,成功,就再接再厉。”

杨翊点点头,马俊明的意思,就是做一次教学实验,而且这个教学实验可能是大范围的。

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马老师,这事做起来难度不小。”

“嗯,说说你的想法。”

“教学效果如何,有两方面指标。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主观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的主观,二是学生的主观,方法实施之后,教师们教学跟学生的学习是否更加轻松?目标是否更明确?主动性是否更强?客观上很简单,就是学生们的英语成绩,但成绩也需要老师们准确提供,并且最好能够提供考试试卷,让我们做出更准确的评估。”

听到杨翊的这番话,马俊明忍不住挑了挑眉毛,他没想到杨翊对教学实验也有了解。

“还有么?”马俊明又问。

杨翊点点头,“嗯,如果想要综合考察实验效果,肯定要组织团队进行实地探查,进到课堂里面听一听老师们给学生讲课,这样才能知道老师们是否真的把方法给落实了。很多教师,嘴上说施行了,但是实践过程中却还是换汤不换药,用的老方法,最终教学效果不好,就说新的教学方法不好。”

马俊明沉吟片刻,说道,“这个不是问题,还有别的么?”

“别的……”

杨翊正在考虑是否要讲一讲自己之前做过的一些教学实验方法,马俊明还以为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便善解人意地说道,“没关系,能想到这么多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具体的教学实验实行,你不用操心,只要等到教学实验的结果出来,你再写一篇总结文章就行了。”

“这没问题。”杨翊点点头。

他对这套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十分有信心,只要中学老师确实落实了,肯定效果显著。

特别是现在这样的英语教学环境下,老师们不要把这个教学法研究透了,只要学个四五分,学生们的成绩都能飞速提升。

其实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专业知识提升倒是其次,重要的是,首先要克服懒惰,很多中学老师完全是混日子,对学生不负责任,再好的教学方法他们也不愿意用。

“另外。”马俊明又笑着开口,“文章发表,署名肯定不会变,不过后面会备注这个方法由多位专家经过多年实践一起研究出来的。”

杨翊一下子就明白马俊明的意思了,但他依旧意外,“这样也可以么?”

马俊明笑眯眯地说,“就当这是实验的一部分吧。”

假如让那些中学老师们知道,这个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的发明者是一个高中毕业生,那他们实行的劲头就不会足,而且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归咎于方法本身或者作者本身。

但如果说方法是多位专家研究出来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

人们迷信权威,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一样的。

对此杨翊当然没有意见,只要署名不变就行。他之所以意外,是没想到这么正经的一个刊物,也会耍这个心眼。

“既然你没意见,那就这么定了,文章没什么要改的地方。至于稿费,千字十元,回头算出来之后直接给你。”

听到还有稿费,杨翊十分高兴。

他这次投稿给《中小学外语教学》,真不是为了稿费。

一是他真想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二是他也想给自己添点荣誉,秦文海也告诉他,能多在期刊上发表文章,以后他在学校的发展会更好。

稿费对他来说,是意外之喜。

这篇文章有六千好几百字,就算是抹了零头,稿费也有六十块钱,这抵得上他一个月工资了。

“文章大概哪一期发?”

“下个月就发。”

“这么快?”

因为给《世界文学》跟《诗刊》投稿,都是至少隔一个月才能登,他下意识以为这次也要很长时间,没想到下个月就能发。

“因为下一期的版面还没有完全定下来,能把这篇文章放进去。”

《中小学外语教学》创刊时间不长,名头不显,加上国内如今英语人才稀缺,所以来稿不多,有质量的就更少。

因此,几乎每一期马俊明为了凑稿子都抓破脑袋,常常在这一期已经发出去的情况下,下一期版面还没有定下来。

好些次,送到印刷厂都是匆匆忙忙的。

这一次,有了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