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时候,收拢了不少东西在里面,导致传达室有些杂乱。
老人家爱收集东西,大到破桌子烂椅子,小到一块布头子,不管当下用不用得上,都不舍得扔,总觉得早晚有一天能派上用场。
要说师大虽然破,但是东门这边的传达室面积挺大的,有二十多平,比好多老师住的房子都要宽敞。
拾掇拾掇,条件绝对不差。
……
一转眼,时间来到八月二十七,距离杨翊投稿给《诗刊》已经过去一个礼拜。
编辑部的回信一直没来,杨翊倒是不急,不过每天徐帆友来的时候都要安慰他一句。
除了安慰,徐帆友还给了实质性的支持,他将除了《诗刊》以外,其他收诗歌的杂志地址一一写给了杨翊。
意思是,让杨翊不要气馁,即便是《诗刊》不过他的稿子,也可以另寻他处。
徐帆友如此帮忙,倒让杨翊有些感动。
只是诗歌的事情,杨翊暂时也没有太多心思放在上面,因为他的逍遥日子也基本上快要结束了。
师大是九月三号正式开学,很多学生会选择提前到校,昨天开始就零零散散有几个学生来了。
今天早上,赶到的学生明显增多。
学生们见到传达室的人换了,都挺意外的。
不过对于学生来说,传达室换谁对他们都没什么影响。
中午的时候,杨翊正趴在桌子上吃饭,一道细挑的人影跳到了窗外,“杨大爷,有我的……”
杨翊抬头看去,一个身穿红蓝格子连衣裙,扎着两条大辫子,肤色很黑的女生站在窗外,一脸惊讶地看着他。
“你……杨大爷呢?”
“杨大爷告老还乡了。”杨翊随口解释。
“啊,杨大爷回家了啊。”女生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遗憾,“什么时候的事情,之前都没听他说。”
“就半个月前。”杨翊笑了笑。
她当然没听说了,二爷爷原本是要再干两年才退的。
就是因为杨翊第三次高考失利,他才提前退掉,把传达室的缺留给杨翊。
女孩微微叹了口气,又问,“请问,有我的信么?”
“你叫什么名?”
“何书琴。”
杨翊摇头,“没有你的信。”
他记忆力不错,这段时间来的信也不多,他不记得有哪个收件人叫何书琴的。
不仅没有叫何书琴的,就连姓何的都没有,H那一组里面只有一个收件人姓胡。
“不一定是中文名。”
“selena?”杨翊脱口而出。
这段时间来的信里面,就只有一封收件人是英文名。
听到杨翊喊出“selena”,何书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虽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英文人名,但是能听得出来杨翊的发音挺有味道的,一听就像是会英语。
“你会英语?”
“会点。”杨翊点头,“selena是你么?”
“是我,是我。”
得到肯定答复,杨翊从S组里面找出那封“selena”的信,却没有急着给何书琴,而是将签收簿往前推了推。
“先签收,再拿信,按照前面的模板填就行。”
何书琴有些惊讶,之前那信从来没要签收过。
不过她也没说什么,拿过笔填了签收信息。
杨翊核对过信息之后,这才将信递给何书琴。
拿了信的何书琴却没有急着走,她就站在窗户边上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信看了起来。
杨翊也没管她,继续吃饭去了。
过了大概两三分钟,何书琴把信推到了杨翊的面前,“同志,你不是会英文嘛,能帮我看看么,我有些地方看不懂。”
杨翊只能又放下筷子,接过信去,“哪里不懂?”
何书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好多东西都不懂,就前两句看明白了,后面看得云里雾里的。”
杨翊扫了眼信上的内容,随即上下看了看何书琴,心说这女的是他们学校学生么,这么简单的英文都看不懂?
“同志,怎么了?”
“没什么。”杨翊摇摇头,随即给何书琴翻译信上内容,“对方说自己最近正在做一些明代历史的研究,对正德皇帝朱厚照颇为感兴趣,他认为正德皇帝短暂的一生,是有明一代的缩影。又问你,对这段历史是否有过研究,又或者能够给他提供一些研究资料,他们学校非常缺这方面的史料,上次你说你正研究清代史,他也在帮你留心有用的资料。信件的最后,他解释了这么迟回信是因为家中近期有些变故,不过一切都已经解决。”
何书琴几乎全程傻着眼听完杨翊的翻译,她原本只是听到杨翊念“selena”的时候味道挺正,就带着好奇想要试试杨翊的水平,谁曾想杨翊英语竟然这么好。
这封信内容不算短,杨翊竟然能够丝毫不磕不绊地翻译出来。
何书琴知道杨翊不是乱翻的,因为这封信她能看懂个大概,应该就是杨翊说的意思。
“给你。”杨翊将信还给何书琴。
何书琴愣愣接过信,嘴动了动不知道该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