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5章 历史系的难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 历史系的难题(1 / 3)

杨教授走后,杨翊着手将剩下的那些信件做好分类。

原本他想要按照系和专业分类,但是很多信的收件地址就填到师大,根本没有体现系跟专业。

杨翊才来几天,也没办法根据姓名分辨这些人是老师还是学生,是中文系还是历史系的。

因此,他就按照姓名首字母进行了简单的排序,为了更方便寻找,他又将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划分成了七组。

这样一来,只要知道收件人姓名,就能迅速根据首字母找到对应的组别,然后找到信件。

分组也不是随便分的,像W这种字母肯定是要单独放一组的,根据杨翊当了这么多年老师的经验,姓名首字母W占比最高,因为首字母是W的有王、汪、魏、吴、万等大姓。

另外还有Z,H这种占比也比较高。

杨翊的分组,是尽量让每一组的信件数量能够差不多。

做好了分类,杨翊重新把目光投向誊写了《从前慢》的那张纸上。

看到上面龙飞凤舞的字,杨翊拍了拍脑袋,刚才写的太急了,写出来的字有些他自己都看不懂。

不过好在脑海中关于《从前慢》的记忆依旧清晰,他又不紧不慢地重新誊写了一遍。

看着重新誊写,字迹工整的《从前慢》,杨翊的嘴角不禁露出一抹笑意。

真是瞌睡了来枕头,他正愁不知该怎么从《今天》那里赚点稿费,转眼就来了这首《从前慢》。

不过,随后杨翊又拍起了脑袋,今天只顾着问稿费的事情,忘了问北岛他们要个联系方式,现在他想要投稿也不知道往哪儿投。

杂志上应该有他们编辑部的联系地址吧,但是杨翊又不知道该从哪儿弄,这种民营杂志,一般地方可没卖的。

沉吟片刻,杨翊忽然愁眉舒展,他真是钻进死胡同了,这天下又不是只有《今天》这一家杂志收诗歌稿子。

投不了《今天》,他可以投《诗刊》、《星星》这种专门的诗刊,或者还可以投给其他收诗歌的文学杂志。

如果一线的杂志不收,他也可以尝试发给省一级甚至市一级的杂志,只要有稿费就行。

只是这杂志的投稿地址他一概不知,还得想办法弄到才行。

……

第二天早上,杨翊搬了个小板凳坐在校门口,眼睛一直盯着马路的南边。

大概八点半左右,邮递员徐帆友骑着自行车从南边过来,他人还没到,两短一长的铃声已经传来。

远远的,徐帆友就看到杨翊站在门口,笑盈盈地看着他,就好像是在迎接他似的。

车子到了门口,杨翊脸上的笑意更盛,“徐哥,早啊。”

徐帆友被杨翊笑得心里发毛,这小子今天吃错药了?笑的这么谄媚?

“今天有件么?”

杨翊笑着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个信封,“是有一封信。”

徐帆友打眼一看,只见信封上面光秃秃的。

“你这信上连个收件人地址都没有,我给你往哪儿寄,还有啊,寄件要邮票,这些事情老杨之前没跟你交代过么?”

老杨指的就是杨翊的二爷爷,之前杨翊二爷爷在这的时候,跟徐帆友打交道也比较多,两人还是挺熟悉的。

杨翊摸了摸脑袋,“我是听说投稿不用邮票。”

“投稿?”

徐帆友盯着杨翊手里的信封看了看,很薄,便问道:“诗歌?”

杨翊竖起大拇指,顺势拍了一记马屁过去,“徐哥厉害,就是诗歌。”

“没写地址,是因为不知道地址?要投给《诗刊》么?”

杨翊点点头,“昂。”

徐帆友笑了笑,伸手要过了信封,然后掏出笔在上面写下地址。

“100026燕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诗刊》编辑部收,以后这么写就行。”

随后徐帆友又在信封右上角写上“稿件”二字,并撕去一角,“投稿是不需要邮票,但是要这样才行。”

杨翊感激地点点头,“明白了,谢谢徐哥。”

“行了。”徐帆友将信往包里一塞,“人家《诗刊》每天稿件很多,不一定能够很快看到你的,就算看到了,回信时间也不一定,所以你也不用着急,慢慢等着吧。”

徐帆友的反应让杨翊有些意外,杨翊之前想,自己一个看大门的往《诗刊》投稿,即便徐帆友不嘲笑,也该好奇,但是徐帆友的表现却很平淡。

杨翊却不知,徐帆友当了这么多年的邮递员,收过的稿件不知凡几,投稿的那些人什么样的都有,杨翊在里面算是正常的。

不管怎么说,杨翊也是高中毕业的。

每年往《诗刊》投稿的高中生数不清楚有多少,甚至初中生、小学生也是一抓一大把。

现在这年头,诗人越来越多,写诗渐渐成了一种潮流。

光是徐帆友知道的,他们局里面就有好几个人每天绞尽脑汁地写诗,写完了就往各个杂志投。

反正写诗也没什么成本,运气好稿子被用了,不仅能得一笔稿费,还能多一笔吹牛的资本。

徐帆友走后,杨翊转身回了传达室。

他今天要给传达室来一次大扫除,之前他二爷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