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心刺(3 / 4)

“武尚书肯答应儿子跑这一趟,除了设饵,恐怕还授意他在北疆替太子办事。”

“嗯,"李佑煦面上毫无波澜,“你让新任知县早做准备,务必"好生招待。”“是。”

方季恺正待躬身退出,李佑煦抬手一个示意:“还有件事你替我去办。”“王爷请吩咐。”

“我要知道这两年晏卫两家所有发生的事。”方季恺微微一诧。

早前收到军师的密函,王爷对他追杀卫氏生了怒,令他不许再动卫氏。军师未告知缘由,他以为王爷另有谋划,此时这个命令更让他摸不着头脑。“两家所涉之事方方面面,属下不明,请王爷明示。”李佑煦眸眼低垂,面前映出今日茶楼雅间,夫妻二人对坐饮茶的侧影。她早已脱去三年前的稚气,变得温婉娇俏、姿容佚丽。李佑煦齿关紧了紧,声音浑沉:“本王要你查清两家如何结的姻亲。”夜深人静时分下起小雨,淅淅沥沥到天明即止。若不是道上湿泞,许多人并不知半夜落过雨。

早朝时,金銮殿上的宝座虚空无人,徐公公立于大殿上,宣明圣上夜间头风症又犯,今日不早朝,由太子协理政事。“徐公公,"兵部尚书鲁岐有语带焦灼,“陛下头风症频繁发作,太医们难道都束手无策吗?”

徐公公沉沉叹了口气。

“可不是,圣下头痛不是一天两天,太医们每回只能替陛下舒缓镇痛,调理增益,却始终不得根治。不止鲁尚书忧心,皇后与太子亦也忧心,已在民间遍访名医,若有幸寻得能人,也好让圣下免受头痛之苦。”“圣上金尊玉贵,如何能用坊间医师?”

“自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吏部方尚书接过鲁岐有的话,“圣上龙体要紧,当不拘一格用人才是。”

“方尚书言之有理。“徐公公颔首附言,“诸位大人若识得那位名医,还请举荐到东宫,由太子殿下严格甄选。”

御书房内,太子今日伏案至午后,手边仍有两摞折子未批。多事之秋,朝廷各类大小事纷至沓来。

棘手的,李承泰放于一边,晚些时候再同大臣商议。大半日过去,都快看花了眼。李承泰闭目调息半刻,继续翻开一本奏折,是礼部呈上关于中秋宫宴的最新流程。

每年一度的中秋宫宴,可谓是皇宫里君臣同乐的一场盛事。景仁帝向来重视,自继位来,办得一年比一年隆重。

今年的宫宴,景仁帝早早便让礼部筹划。后来获知辽王将于中秋前回京,景仁帝很是高兴,着礼部添了些节目--其中一个便是辽王献于皇帝的礼物。为保惊喜,辽王未言明具体内容,只说定会给宫宴锦上添花,令大家尽兴。李承泰将奏折上的内容反复看了两遍,静默好半会儿,无任何动作。片刻,也将其搁置一边,拿起另一本折子。依旧是礼部呈奏。钦天监已择出良辰吉日,八皇弟的大婚定在九月十六。时间倒还宽裕……

李承泰右手握笔,毫不犹豫地在折子上挥毫落下一个红字--“准”。收笔瞬间,一身亲卫软甲的晏启正步入书房:“殿下,武尚书与鱼侍郎在殿外恭候。”

“让他们进来。”

李承泰放下毫笔,起身绕至案前,正好借机活动筋骨。武尚书与鱼侍郎进来,见到太子欲要行礼,李承泰抬手一挥:“免了,说正事。”武尚书当即启禀道:“如殿下所料,犬子昨日与柳氏已顺利出京,沿途无人惊扰。”

“唔。"李承泰点了点头。

戚离缺满门被灭,大臣们心心中已是风声鹤唳,方季恺此时断不敢贸然再出手,武关义必能安然抵达北疆。

“城外辽王的车马人数可已勘察清楚?”

“回殿下,"鱼苏功回道,“驿站传回消息,一部马车,四十骑兵,与呈报人数相符。我们的人亦在上方关卡探过,并无其他可疑人士尾随入京。”藩王未经许可带兵入京是死罪,辽王不至于蠢到公然落下把柄。鱼苏功需要着力排查的,是可能乔装改扮混入京城的“百姓"。“卑职业已加强城门审查,不放入漏网之鱼。”“好…亲卫营那边如何?"李承泰侧目看向晏启正,却发现他眼神有些游离。“晏都尉?”

“殿下……“晏启正回过神,连忙抱拳:“亲卫营已安排妥当,二十四小时加强巡防,两班轮换,一班待命。”

“好。”

李承泰靠近书案,拿起宫宴那本奏折。

“中秋宫宴是难得与朝臣同乐的良辰佳节,父皇向来重视。如今他抱恙在身,孤担心,揭发四弟所犯之事会加重父皇病情,令他无法出席宫宴。”房中三位臣子互望一眼,似有相同猜测。

武尚书拱手问道:“莫非殿下想待宫宴后再对付辽王?”李承泰眼眸朝下,轻声喟然。

“孤知道夜长梦多的道理,但父皇昨夜一整晚没睡好,孤……有些不忍。”“方季恺精明狡猾,不可能没察觉殿下在收集证据。而辽王依然敢轻装入京,怕不是早有应对之策。“武尚书劝谏道,“古话曰,“失先机者危',殿下不可大意。”

“武尚书言之有理。"李承泰面上展露一丝释然,“还是依计划行事罢。”“是。“三人齐声回应。

议完事,晏启正与刑部两位大人一同退出书房,站在门外值守。没想到鱼苏功去而复返,刚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