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小半个村子。
不一会儿,秦老汉家的院子就热闹起来:
几个妇女围着刚卸下来的猪肉、羊肉忙活,有的拿刀“咚咚”剁肉,有的蹲在墙角择菜,绿油油的青菜摆了一地;
男人们搬来几张长条木桌,又回家扛来板凳,在院里拼出一大片;
还有半大的孩子抱着自家的碗筷跑过来,嘻嘻哈哈地蹲在墙角等着。
秦母系着围裙在灶台前转,一会儿添柴,一会儿颠勺,脸上的笑就没断过;
秦老汉叼着烟,指挥着众人摆桌子,时不时朝秦歌点头,眼里满是满意。
秦淮玉站在秦歌身边,看着这热热闹闹的场面,悄悄拉了拉他的袖子,眼里闪着光——
这迟到了多年的“婚礼”,比她想象中还要暖。
乡亲们把饭菜精心张罗好,一碗碗、一盘盘往院里的八仙桌上端,蒸腾的热气裹着肉香、菜香飘得满院都是。
小孩馋得踮着脚,小手刚要往油亮的红烧肉伸,手背就被大人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
“别动!主人家没发话,急什么!”
孩子揉着手背,扯着奶奶的衣角晃:“奶奶,我好想吃啊,闻着都香死了!”
秦老汉扫了圈乡亲们——
有人盯着桌上的扣肉直咽口水,有人攥着筷子的手都紧了,他转头朝秦哥递了个眼神。
秦歌迎上他的目光,稳稳点了点头。秦老汉瞬间腰杆一挺,底气足了。
扬着嗓子招呼:“那大伙儿都动筷吧!别等着了,趁热吃!”
话音刚落,场面立马炸开了。筷子“叮叮当当”碰着碗沿,有人伸着骼膊抢刚炖烂的排骨。
有人护着盘子喊:“哎哎,那块鱼给我留着!”
“你别扒拉,给娃剩口!”
秦老汉笑着朝秦歌摆手,语气里带点尴尬:“小秦你别在意,咱农村人就这样,一年到头难见回肉星,见了就没个斯文样。”
秦歌舀了勺菜递给他,点头应着:“爸,我理解。对了,村里现在咋样?听说大棚的收入不错?”
秦老汉扒了口饭,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比以前强太多了!自从你带着大伙建蔬菜大棚,日子算是熬出头了,顿顿能吃上点儿白面了!”
众人酒足饭饱,秦老汉两口子拉着秦歌和秦淮玉的手。
再三挽留:“住一晚再走呗,明早让你妈给你包包子!”
秦歌摆摆手,指尖叩了叩手表:“不了,厂里还有一堆事等着处理,得赶回去。”
说罢,他拉开车门,朝众人挥挥手,车子“呜”地一声驶出院门。
车刚走,七大姑八大姨就围上来,拽着秦老汉的骼膊不肯放。
“二哥,你看能不能让小秦给我儿子在厂里安排个活?”
“是啊是啊,我姑娘也成年了,进厂里上班,以后找对象也体面!”
有人语气带了点酸:“可不能你们家过好了,就忘了咱这些穷亲戚啊!”
秦老汉叹着气,掰开她们的手:“这事我做不了主,等下次小秦来,我帮你们问问。”
乡亲们帮着把院子收拾干净,三三两两地往家走。
嘴里还念叨着:“你看秦家,现在真是飞黄腾达了!”
“可不是嘛,还是秦老汉有眼光,早年就给女儿订了娃娃亲,现在沾着光了!”
“真羡慕,要是当年我也把闺女抱去跟小秦定亲,现在……”
“去你的吧,净想那没影的事!”
众人散尽,秦母望着桌上没动几筷的荤菜、墙角堆着的半袋白面和油。
转身冲秦老汉喊:“他爹,快来搭把手!把这些东西拾掇拾掇,别放坏了。”
秦老汉手里攥着块擦桌布,一边胡乱抹着桌上的油星子。
一边嘟囔:“你看小秦这孩子,来就来呗,弄这么多东西干啥?真是不会过日子!”
秦母拿个空碗往盆里拨剩菜,忍不住笑:“人家这是在意咱老两口!你倒好,天天念叨他不懂礼数。
人家一个大厂长,顾着厂里千号人,还能记着咱家,够上心了。”
秦老汉摆摆手,手上的动作慢了半拍:“我知道,我知道……要不咋说人家是大领导,咱是土老百姓呢。”
秦母突然停了手,眉头皱起来:“孩他爹,刚才你不该应下乡亲们那事。你这随口一说,回头不是让小秦为难?”
秦老汉猛地拍了下大腿,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
懊恼地咂嘴:“哎呀!我这不是一高兴,话就秃噜出来了嘛!
没事,等下次大壮回来——我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