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踩着风火轮似的冲进四合院,一眼就瞧见院里乱糟糟的景象,当即柳眉倒竖。
先把起哄的众人劈头盖脸训了一顿:“大过年的不省心!聚在这儿吵吵嚷嚷象什么样子?邻里街坊的,就不能互相体谅着点?”
转头看见秦歌,她又气不打一处来,伸手就拧住他的耳朵:“还有你!秦歌!多大个人了,跟街坊置这种气?不知道让着点老的少的?”
秦歌疼得龇牙咧嘴,秦怀玉在一旁看得直乐,捂着嘴咯咯笑个不停。
院里人见状,赶紧七嘴八舌哭诉:“王主任,您可来了!秦歌把我们送的东西藏起来了,不给我们!”
“就是啊,我们也是没办法,家里快断粮了……”
秦歌一脸委屈地揉着耳朵:“王主任,我真没见着什么东西,他们凭空冤枉人。”
王主任瞪了他一眼,拉着他走到墙角,压低声音问:“到底怎么回事,你心里有数,我也不绕弯子——打算怎么处理?”
秦歌叹了口气,语气正经起来:“王主任,实话说,院里人送的那些东西我看见了。
红薯带着泥,米面也掺着糠,确实过得不容易。闹归闹,年还是要过好的的。”
他顿了顿,“我被你们‘扣下’的那些物资,反正暂时也用不上,不如从中拿一部分出来,补给他们。”
王主任挑眉:“你把你扣他们的东西,还给他们不行吗?”
“那可不行。”秦歌摇摇头,眼里闪过一丝精明,“得让他们吃点亏,长点记性。这次为了点东西就聚众闹事,还平白诬陷人,不敲打敲打,以后指不定还闹出什么乱子。”
他凑近了些:“我的意思是,就说这些物资是街道办补贴的,让他们到办事处去领——用我被扣的那些抵。
一来呢,让他们承街道的情,以后少给院里添乱;
二来,他们没顺顺当当拿回自己‘送’的东西,心里多少得琢磨琢磨,知道随便诬陷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三来,年关底下,总不能真看着他们饿肚子,让大家都过个踏实年。”
王主任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懂秦歌的意思——
既要给好处,又不能给得太轻易。直接把东西还回去,这群人只会觉得是自己闹赢了。
下次变本加厉;说成是街道的补贴,既保留了他们的面子,又让他们明白,日子能过安稳,离不开上面的照拂,往后也该收敛些。
“你这小子,心思倒细。”王主任笑了,“行,就按你说的办。”
两人回到院里,王主任清了清嗓子:“都安静听着!院里各家送出去的物资,到街道办统计好了。
就用我们扣下秦歌物资补给你们。你们现在就去办事处领——算是给大家的过年补贴。”
众人一愣,有人忍不住问:“那我们送……放在秦家门口的东西呢?”
王主任眼一瞪:“什么东西?我没瞧见!就按我说的,去办事处领!晚了可就没了!”
她故意加重语气,“补给你们的这些物资,都是街道办从秦歌家里扣下的,你们可得记着这份情,往后好好过日子,少生是非!”
众人一听有物资领,还不用再跟秦歌纠缠,顿时喜出望外,哪还顾得上追问“送出去的东西”。
嘴里连连应着“谢谢王主任”
“谢谢街道办”,一窝蜂似的往院外跑。
秦歌看着他们的背影,悄悄对王主任说:“这叫恩威并施。”
王主任白了他一眼:“就你心眼多。”
嘴上这么说,眼里却带着笑意——既让街坊过了好年,又敲了警钟,这法子确实妥帖。
秦淮玉走过来,挽住秦歌的骼膊:“这下总算清静了。”
秦歌望着空荡荡的院子,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清静了,年才能过得踏实。”
叶诗倾看着屋里堆着的物资,转头问秦歌:“这些东西怎么处理?咱家留着吃,还是分一分?”
“分了吧。”秦歌指了指墙角的几个布袋。
“蔡妍,你家大壮正是能吃的时候,把那袋粗粮、红薯还有鸡蛋装起来,给他们送过去。”
又转向赵雅:“赵雅,那几瓶酒和两袋米面,你拿回家给叔叔阿姨过年。”
最后看向淮玉:“还有这些肉,你给你姐秦淮如家送去。”
叶诗倾有些尤豫:“小秦,家里不留点吗?”
秦歌捏了捏她的鼻子,笑了:“忘了?咱家的物资还在街道办呢。
等会儿你跟淮玉去拿点,不用太多,够咱们过年就行,剩下的都送给街道办吧。”
秦淮玉立马拉住他的骼膊:“秦歌,不行!那是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