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闻立政之要,首在旌贤;树德之基,莫先显亲。太子少师兼太子少傅、锦衣卫都指挥使、东阁大学士郑直,性秉贞亮,器识宏深。襄赞春宫,启沃多献替之益;典司禁卫,肃清着弹压之功;参预机衡,弥纶展经纶之效。是用推恩申命,追锡宠灵。兹赠:父郑实锦衣卫都指挥使,母安氏二品夫人。妻汤氏恪修妇道,宜尔室家,封二品夫人。呜呼!懋勋既昭于鼎彝,宠命必及其宗祖。尚冀幽明,共钦渥泽。服此隆恩,永光阃范。钦哉!”大太太灵堂院中,郑家老朋友行人司行人张龙于香案前,抑扬顿挫的将手中圣旨诵读出来。与此同时,一品夫人尉氏带领郑氏满门老幼跪听旨意。
因为郑虎刚刚封爵一月,还未上本求赐三代诰命,故而如今郑实夫妇依旧是四品冠服。再者朝廷虽特许封赠四代,可依据制度,凡封赠父职高于子,则进一阶。弘治十六年朝廷已经重新封赠郑直祖父母郑福夫妇、曾祖父母郑骥夫妇、高祖父母郑琪夫妇三代一品诰命。故而这份圣旨中只追赠郑直父母郑实夫妇冠服,封郑直妻汤素娥诰命。
汤素娥叩首四拜谢恩,在顶簪搀扶下起身,接过诏书当众复述。待宣读完毕,她又在顶簪搀扶下重新站好,再次按照张龙唱赞行三叩九拜。
“圣躬万福?”汤素娥再次起身后开口向天使问安。
“圣躬万福。”张龙回答,礼成。却不等在场众人回味,继续道“有旨意,闻喜伯第郑氏子弟跪听。”
众人一愣,赶忙再次跪下,就瞅见张龙从身后皂隶举着的托盘里又拿起另外一份诏书。与此同时,此前在前院等候的一队礼部皂隶端着盛放冠服袍带的托盘走了进来。之前郑家人以为张龙还要去别家宣旨,故而不曾在意,此刻才晓得这老多的东西也都是给自家的。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崇德报功,固国家之彝典;施仁锡类,乃人主之至情。尔闻喜伯郑门,世笃忠贞,代修善行。迩者隆兴观宇岁久倾颓,尔家独发诚心,捐赀鼎新,俾璇宫玉宇重现光华,实契朕敬天法祖之怀。兹特颁纶綍,用旌义门:封郑门唐氏宜人(五品),沈氏宜人(五品),授郑修锦衣卫总旗带俸差操,赠周氏宜人(五品),授郑健京师国子生,授郑伟鸿胪寺序班文华殿办事,封崔氏孺人(九品),授郑虤为太常寺博士,封许氏孺人(七品),封岑氏宜人(五品)。呜呼!丹牒焕丝纶之色,紫泥昭旌表之荣。尚励素心,永光阃范。服此休恩,慰朕嘉悦。钦哉!”
谁都没想到弘治帝会借着隆兴观修缮完毕的机会,封赏郑家,甚至郑氏四房雨露均沾。
郑修确实没想到能够有这份前程,不由浮想联翩。虽然他的锦衣卫总旗没有‘世袭’字样,可若是兄弟们帮衬,想来并不难。郑傲疯了,疯子是没法有子嗣的。如此算上父亲的世职,一个儿子不够啊!却不敢显露,生怕被人窥破心思。
郑伟同样抓耳挠腮,强压喜悦。他终于做官了,虽然只是一个有名无权的九品序班,可很多文臣都走的这条路。到时候只要兄弟们帮衬,想来不难升上去。不由后悔走了冤枉路,这该是十七弟的首尾。果然,这种事,勋贵是帮不上忙的。
郑虤心口猛跳,如此他就不用再费尽心思考春闱了。虽然不能跨马游街,可太常寺的博士也是正途,一样是正儿八经的文官。
按照制度,纳级武官升赏“以实授职衔加升” 就是按原级升授铨注。因郑仟直到如今都只是郑虎臣参随不是将官,又因他只是署职后纳级,故而叙虞台岭功时,哪怕内阁首肯,可兵部依旧坚持授二级。故最终封赏结果出来,郑仟只是在原本百户的世职基础上升二级,不过却给了‘世袭’二字,如此三代之后子孙可承袭五品正千户世职。而弘治帝的这份封赠,让最近郁郁寡欢的郑仟精神一振,他对亡妻周氏终于有了一份交代。终于,又还了一笔债。
按照‘妇随夫,母随子’的规矩,三太太得授五品诰命。她原本心中喜悦,可是听到后边,脸色顿时难看起来。怎么和那个服妖一般平起平坐,这定是那老光棍没安好心。
三太太不羡慕十七奶奶的诰命,只是心中没来由开始担心老光棍。大道理她不懂,只晓得烈火烹油,月满则亏,要是高到不能再高,那么后边也就该往下走了。目下的局面,是三太太做了一辈子梦都不敢想的,可偏偏发生了,这是她男人竭尽所能换来的。三太太怕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更怕她的男人撑不住。还行不行?莫要勉强,无论如何,奴都依你。
相比之下,六太太想的反而少。她的诰命与三太太品秩相同,却并不完全是因为隆兴观而赏赐。毕竟郑宽任官三载,本就可以为她申领敕命。可最多是安人,毕竟郑宽升任今职不过一年半。定是那老光棍不想让低人太多,好一个偷心贼。不由又为屈居十七奶奶之下,懊丧。这自然不怪那老光棍,毕竟天恩出自圣意,做臣子的能够做的除了小心接受,再多就什么也做不了了。可不怪老光棍怪谁呢?若不是当年对方在科场失手,如今她就不是六太太而是十七奶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