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搞两届,各方终于达成一种默契,每届大奖的获奖作品要有一个行业作协推荐的作品,比如铁路、石油、航天什么的;一本各地作协的推荐作品;一本党政机关推荐作品;一部杂志社推荐作品、一部出版社推荐作品。
孙朝阳和众人听得都不住点头,是啊,老一辈作家大师宗匠满街走,人才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确实不好选,确实只能采取这种办法,大家排排队吃果果,达成平衡。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悲夫说:“可正因为这样,后来就出了评选事故。”
当年有位着名作家,写长篇小说的,在读者中口碑极好,作品一版再版三版,曾经有一本小说还被拍成电影。
不过,他是行业作协的,按照潜规则,每届只能有一个行业名额。他那届正好有另外一个作家也是属于行业作协的,同样优秀。而且,对方选送的作品正好紧贴时政。
评委会就做了他的思想工作,请他发扬风格让一让。
既然领导都这么说了,那就给个面子让呗。
过得几年,第二届大奖开始评选。那人觉得,现在该轮到自己了吧。不料,领导又做思想工作,请他礼让。原因是,今年行业作协获奖名额那个,给了一位大领导的自传,人家既然提起这事情,就得帮人办了。
那位老作家没有办法,只得闷头同意。领导很感动说,真是高风亮节啊,我辈楷模。放心,下一届肯定给你,如果不给你,我就不是人。
世界上的事情不外是利益二字,如此大奖,涉及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得奖的固然欢喜,落选的愤愤不平,就有人不服气,举报上去,说评委会按照行业和单位评选,搞潜规则搞利益输送。要选就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能以地域和行业分开评奖,大家要合在一起公平竞争。
事情闹得很大,民愤也大,评委会看情况不对,就把规则改了,改成海选。
那位老作家的书和其他上百本优秀作品混在一起海选,很遗憾地落选了。
领导食言而肥,老作家终于爆发,恰好碰到特殊十年开始,就联合一群战斗力爆强的作家把评委会的领导通通打倒,挂牌子、戴高帽子、剃阴阳头、坐土飞机。
经过这一通乱斗,这个所谓的文学大奖名声臭了,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