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第652章 运粮封王悼李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2章 运粮封王悼李积(1 / 2)

李治看完安东都护府的奏报后,心中已然有了大致的想法和应对之策。他转头对身旁的张瑜说:

“将这份奏报收好,明日早朝时,拿给诸位大臣们传阅一下,届时我们一同商议该如何应对此事。”

张瑜闻言,赶忙回应:

“遵命,陛下。”

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奏报折叠整齐,放入一个精致的匣子里。

转眼便到了十一月庚辰这一天。

李治发现京城粮仓中的存粮明显减少,这让他心生忧虑。

经过深思熟虑,他当机立断地下达了一道旨意:征调九州的人力,将太原仓中的米粟运往京城。

太原仓作为北方的大型粮仓,储存的粮食数量颇为可观。

然而,由于路途遥远,运输过程只能依靠人力推车和马拉货物,缓慢前行。

尽管如此,李治的旨意一下达,各州府都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按照户数分摊人夫名额,并特意挑选了那些经常长途跋涉的老练差役来负责带队。

并州刺史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他亲自向人夫们交底:

“此次行程乃是为京城补充粮仓,朝廷所给的脚钱绝不会有丝毫短缺。而且,一路上的驿站都会提供饮食和休息之所,大家尽可放心前往。”

有人忧心忡忡地问天儿冷了该如何是好,刺史却不以为意,满脸笑容地回答:

“大家不必担忧,棉衣早就准备好了,若是真有人被冻得厉害,我们自然会发放,绝对不会让大家挨冻受寒的。”

于是,人夫们分成数批,相继出发。

粮车一辆接着一辆,如长龙一般,浩浩荡荡地朝着长安进发。沿途所经之处,各州府也纷纷伸出援手,帮忙修筑道路、修补车马,以确保运输的顺利进行。

没过几天,第一批米粟便顺利抵达了长安。

户部官员不敢耽搁,赶忙进宫向李治禀报这个好消息。李治听闻后,微微颔首,表示满意:

“各地官员们辛苦了,让他们继续运送,切不可中断。待到开春之时,百姓们都要播种庄稼,粮仓里的粮食必须充足,决不能让大家因此而惊慌失措。”

转眼已过七日。十一月丁亥这天,宫中忽然又传出一道旨意,将豫王李旭轮改封为冀王,并规定他日后只能使用单名“轮”。

这其实是宗室的一项古老规矩,当皇子们逐渐长大,便会被改封更为重要的王爵,而使用单名则更显得庄重肃穆。

李轮接到旨意后,不敢有丝毫耽搁,当天便马不停蹄地进宫谢恩。

李治端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他的目光落在李轮身上,语气虽然软和,但却透露出一股威严:

“如今封了你冀王,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往后你可得更加稳重一些,多向太傅请教如何处事,切不可辜负了这爵位啊。”

李轮连忙躬身施礼,态度谦恭:

“儿臣谨遵阿耶教诲,定当好好学习,绝不会给您丢脸。”

转眼间便到了十二月戊申这一天。

然而,就在这一天,宫里突然传来一则噩耗,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司空、太子太师、英国公李积竟然离世了!

李积可是三朝元老,历经风雨,战功赫赫。就在前两年,他还亲自率领大军平定了高丽,其身子骨看上去硬朗得很。可谁能想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竟然如此之快,让人猝不及防。满朝文武听闻此消息,皆是惊愕不已,一时间竟都愣在了原地。

李治在听完禀报后,亦是惊愕万分,他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落在地。

他立刻停下了手头的事务,赶忙吩咐身边的人火速前往李积的府邸,慰问其家属,并下令按照一品官员的规格来操办丧事。不仅如此,李治还特意下旨,让李积陪葬昭陵,与太宗皇帝相伴。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一片肃穆。李治身着素服,亲自前往李积府中吊唁。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对李积深深的哀思。

进入府门,李治径直走向灵堂。灵堂内,李积的遗体静静地躺在棺木中,周围摆满了鲜花和祭品。李治凝视着棺木中的李积,心中感慨万千。

他缓缓走到李积儿子李震的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声音低沉而沉痛:

“你父亲是大唐的功臣,他的功绩无人能及。从太宗朝开始,他就一直为国家征战沙场,打突厥、灭百济、平高丽,守护了多少回边疆。朕一直铭记着他的好,他是朕的肱股之臣。”

李震听着李治的话,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强忍着悲痛,磕头谢恩:

“谢陛下体恤,父亲要是知道陛下如此挂念他,肯定能安心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