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第621章 赦囚临寺调相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1章 赦囚临寺调相位(1 / 2)

八月十三日,李治端坐在龙椅之上,手持朱笔,神情严肃地看着眼前的奏章。

经过深思熟虑,他果断地下达了一道圣旨:

赦免万年县所有在押囚犯。

这道圣旨明确规定,除了犯有死罪以及谋反等重罪的囚犯外,其他囚犯一律免予责罚,即刻释放。

对于那些案情仍需进一步核查的囚犯,则由大理寺重新审理,不得有丝毫拖延。

旨意迅速传遍了长安城,很快便传到了万年县狱。狱吏们得到消息后,不敢怠慢,立刻按照名单逐一清点囚犯,并仔细核对他们的罪名。

确认无误后,狱吏们打开牢门,将囚犯们释放出狱。

获释的囚犯们纷纷跪地谢恩,感激涕零。他们口中不断念叨着:

“多谢圣人恩典,小的一定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有些囚犯甚至激动得泪流满面,仿佛获得了新生一般。

处理完赦囚事宜后,李治稍作歇息,便启程前往大慈恩寺。

这座寺庙历史悠久,香火旺盛,是长安城中的一座重要佛教圣地。

当李治的车驾抵达大慈恩寺时,寺内早已按照礼制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僧人们身着袈裟,手持法器,整齐地列队在山门前,恭迎圣驾的到来。

李治步入寺内,首先前往佛殿上香祈福。他虔诚地跪在佛像前,默默祈祷着国家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上完香后,李治在寺僧的陪同下,参观了藏经阁。

这里收藏着大量珍贵的佛经,是佛教文化的瑰宝。

李治饶有兴致地翻看了几本佛经,对其中的教义和智慧表示赞赏。

在这期间,李治面带微笑地对寺主:

“大慈恩寺可是玄奘法师译经的圣地啊,这里的佛经意义非凡,必须要妥善保管,让佛法得以传承下去,同时也能让百姓们在这里感受到一份清净与安宁。”

寺主听闻此言,赶忙躬身行礼,恭敬地回答:

“臣僧定当不辜负圣人的嘱托,一定会尽心尽力守护好寺内的典籍,为百姓们祈福,愿佛祖保佑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李治对寺主的回答十分满意,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在离开大慈恩寺之前,他还特意赏赐了寺内的僧人们一批布匹和粮食,以帮助他们解决寺中的日常用度问题。

八月二十这一天,李治结束了在大慈恩寺的行程,启程返回蓬莱宫。

回宫之后,他甚至来不及稍作休整,便立刻召集宰相以及各部官员前来觐见,听取他们关于自己离宫期间的政务汇报。

官员们纷纷呈上各自的奏报,依次禀报近期的赋税征收情况、边地的防务状况以及地方上的灾情等重要事宜。

李治认真地聆听着每一个细节,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并要求官员们详细解释。

对于一些重点事务,李治更是直接作出指示,例如针对地方上报的旱灾区域,他下令要加快拨付赈灾粮款,确保受灾百姓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对于姚州都督府的奏报,他要求必须及时呈递上来,以便密切关注边地部族的动态。

待所有官员汇报完毕,李治语重心长地叮嘱:

“接下来的政务工作,大家一定要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商议解决,切不可强行积压,以免耽误大事。”

在经过一番繁忙的政务梳理之后,终于迎来了八月二十六这一天。

就在这一天,朝廷下达了一道重要的中枢人事任免令。

这道任免令中,兼司列太常伯、检校沛王府长史、城阳县侯刘祥道被任命兼任右相一职;而大司宪窦德玄则兼任司元太常伯、检校左相。

在这次任免之前,唐高宗李治已经与宰相班子进行了深入的商议。

经过深思熟虑,他们认为刘祥道对于官员选拔事务非常熟悉,而且处理事情严谨细致;

而窦德玄则以刚正不阿着称,尤其擅长财政和律法方面的事务。

因此,让这两人兼任相位,可以进一步优化中枢决策的效率,更好地推动朝廷政务的开展。

旨意一经公布,吏部便迅速行动起来,办理相关的任免手续,并及时更新了官员名录,明确了刘祥道和窦德玄的新增职责。

刘祥道需要统筹西台的政务,协助处理官员的考核与选拔工作;而窦德玄则负责司元寺(原户部)的事务,同时参与中枢的重大决策。

当两人正式到任的那一天,李治特意召见了他们,并郑重地叮嘱道:“你们二人都是朝中的重臣,此次兼任相位,责任重大。希望你们能够多与同僚们协作,凡事以政务为重,千万不要辜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