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德元年五月初八,这一天,朝廷的一道圣旨如同春雷乍响,震动了整个朝野。
这道圣旨明确宣布,在昆明弄栋川设立姚州都督府,其管辖范围涵盖了周边的七个部族。
这个都督府的主要职责是全面统筹边地的军政事务,协调各个部族之间的关系,确保商旅通道的畅通无阻。
为了确保姚州都督府的有效运作,朝廷规定其官员品级与内地都督府完全一致,并由吏部统一负责考核和任免。
旨意一经下达,吏部和兵部立刻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行动。
吏部迅速从众多候选人中精心挑选出了姚州都督和长史的人选。
这两位官员都具有丰富的边地任职经验,对当地的部族事务了如指掌。
吏部在当天就将任命文书火速递出,同时附上了一份详尽的进驻须知,特别提醒他们到任后要首先与各个部族的首领建立紧密的联系,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兵部也毫不迟疑地调配了一批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物资,紧急送往弄栋川,以协助姚州都督府迅速搭建起坚固的防务体系。此外,兵部还特意选派了两名熟悉当地地形的边军将领一同前往,为都督府制定完善的防务计划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建议。
时光荏苒,半月转瞬即逝。姚州都督与长史终于抵达了弄栋川,他们马不停蹄,第一时间召集了各部族的首领前来议事。
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厅里,都督神情严肃地站在中央,他手中紧握着朝廷的旨意,仿佛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长史则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都督深吸一口气,然后用洪亮而坚定的声音说道:“诸位首领,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有要事相商。朝廷设立都督府,并非是要约束各部,而是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纠纷,打通商贸之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繁荣昌盛。”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观察着首领们的反应。只见一些首领面面相觑,似乎对这一说法心存疑虑;而另一些则若有所思,似乎在思考其中的利弊。
都督见状,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往后,若各位有任何困难,都可以直接来找都督府,朝廷定会全力支持。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安居乐业。”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春风,吹散了首领们心头的阴霾。渐渐地,他们的表情开始缓和,一些人甚至露出了微笑。
这时,一位年长的首领站起身来,他缓缓说道:“都督大人,您的话让我们深感宽慰。若真能如您所言,那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其他首领纷纷附和,表示愿意积极配合都督府的工作。
得到了首领们的支持,都督和长史都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各部族的协助下,都督府的各项事务都进展得异常顺利。
首先是官署的选址,经过一番考察和商议,最终确定了一个交通便利、地势开阔的地方。接着,防务布防也迅速展开,士兵们在边境线上巡逻,确保边地的安全。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都督府的官署便初步具备了办公条件。桌椅、文件柜等一应俱全,官员们也陆续到岗,开始处理各种边地事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边地的秩序逐渐恢复,商贸往来也日益频繁。各族人民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都督府的设立,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转瞬之间,秋天已然来临。八月初一,正值丙子朔日,李治按照原定计划,从万年宫启程返回长安。
在出发的前一天,内侍省便已迅速行动起来,提前向长安的留守官员传达了李治即将回京的消息,并要求他们做好充分的迎接准备工作。
不仅如此,内侍省还精心规划了返京的路线,以确保李治一行在途中能够畅通无阻。
次日清晨,阳光初照,李治的返京队伍正式踏上了归途。
经过数小时的行程,队伍在午后时分抵达了长安城外。
此时,留守官员们早已率领着文武百官在城门处恭候多时。
李治的车驾缓缓停下,他步下车来,与留守官员们简短地行过礼后,并没有立刻回宫,而是下令车队转向,驶向他昔日居住的旧宅。
这座旧宅,是李治在尚未登基之前的府邸,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踏足过了。
然而,旧宅的管事们却并未因此而懈怠,他们早早地接到了通知,提前将庭院清扫干净,屋内的陈设也整理得井井有条。不过,为了保留旧宅原有的风貌,管事们并未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改动。
李治踏入庭院,环顾四周,那熟悉的廊柱和花木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故事。
他不禁停下脚步,凝视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怀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