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第614章 发现麒麟的趾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4章 发现麒麟的趾印(1 / 2)

八月初九,李治坐在龙椅上,眉头微皱,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彗星划过天际的景象。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下两道旨意,以应对当前的局势。

第一道旨意是命百官直言极谏。他深知朝廷中可能存在一些疏漏,而民生也可能面临各种疾苦。

因此,他希望官员们能够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关于朝政的问题,还是涉及百姓生活的困难,都可以上书建言。

这样一来,他就能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第二道旨意是任命司元太常伯窦德玄、司刑太常伯刘详道等九人为持节大使,分赴天下诸州巡视。

这些大使将负责查察地方官的政绩和民生状况,同时处理百姓申诉的冤案。

李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监管,确保地方官员能够公正地履行职责,保障百姓的权益。

此外,李治还特别强调,内外五品以上官员都要各自举荐所知的贤才。

他不拘泥于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可以推荐给吏部考察任用。

这一举动旨在广纳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旨意下达后,中书省迅速行动起来,将“直言极谏”的要求传达至各个部门。

官员们接到通知后,纷纷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有些人甚至开始积极收集资料,准备上书建言。

与此同时,吏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工作。

他们梳理出九位持节大使的巡视区域,并明确了每人事先需要准备的文书。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所巡各州的户籍和赋税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将有助于大使们核查地方官员的工作情况。

与此同时,朝廷还特意开辟了一条举荐人才的通道,允许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直接将自己所举荐的人才名单以及他们的相关事迹上报给吏部。

在接到“直言极谏”的命令之后,众多官员们纷纷开始行动起来,有的人立刻着手整理自己的建言。

其中,有的官员上书指出“地方赋税征收过程中偶尔存在过于苛刻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还有的官员则提出“边境驻军的粮草补给可以通过优化运输路线来提高效率”等等。

李治对于每一封谏书都非常重视,他会仔细地阅读和批阅,对于那些合理的建议,他会毫不犹豫地在上面批注“交相关部门商议落实”。

而窦德玄等人则在短短三天的时间内就准备好了行装,然后率领着他们的下属们踏上了征程。

在临行前,刘详道特意对李治:

“圣人放心,微臣此去一定会严厉查处地方上的各种弊病和弊端,绝对不会辜负陛下对微臣的信任和托付。如果遇到重要的情况,微臣一定会及时向陛下递报。”

李治微微颔首,表示同意,然后郑重地叮嘱:

“此次巡视,不仅要彻查问题,还要注意安抚百姓,切不可让巡视之事扰乱了地方的生计。”

随着持节大使们陆续抵达各地,地方官员们深知此次巡视的重要性,丝毫不敢怠慢,纷纷主动配合核查政务。

与此同时,一些百姓听闻大使们的到来,如久旱逢甘霖一般,纷纷涌向官府,希望能够申诉自己所遭受的冤屈和不公。

面对百姓们的诉求,大使们都表现得非常认真负责。

对于那些能够当场解决的小事情,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立刻处理,以解百姓之急;

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冤案,则会详细记录在案,待回京后再上奏朝廷,请求裁决。

此外,各地关于五品以上官员的举荐也陆续送到了吏部。

吏部按照“文才”“武略”“治政”这三个类别对这些举荐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将合格者的名单整理出来,呈交给李治,以供他在后续任用官员时作为参考。

转眼之间便已进入冬季。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人们都在期盼着一些温暖和希望的消息。

而就在十月初十丙申日这一天,一份来自绛州的奏报如同一道曙光,划破了冬日的阴霾。

这份奏报详细地描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

在介山一带,有人目睹了一头神秘的异兽。

据奏报所述,这头异兽的身体形状类似鹿,头部却长着角,身上覆盖着鳞甲。更为特别的是,它的举止异常温顺,完全没有一般野兽的凶猛和野性。

当地的猎户在清晨上山时,偶然间遇见了这头异兽。

他们被它的奇特外形所吸引,同时也对它的温顺感到惊讶。

猎户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罕见的动物,于是迅速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当地的官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