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三十万两而已
京城庞大的人口基数,二十两的价格,还是有部分人暂时能买的起。
毕竟粮食论斤卖,许多人家挤一挤,还是能凑出几百个铜钱。
“消息准确,宫里已经在往外面运粮食,浙商的人也过去了,范掌柜,我们如果想吃下这批粮食,钱可不是小数目。”常家掌柜重重点头,眼底流露出担忧。
之前四万担,他们八家已经拿出了接近五十万两。
这回是五万担,如果全部吃下去,得七十五万。
哪怕八家分摊,每家也得拿出九万多两。
如果仅仅是四两、五两一担的粮价还好,哪怕到时候恢复原价,也亏不了多少。
现在是十五两一担,真的吃下去,万一亏了,谁都承担不起。
“你们怕什么,现在城还被围着,外面传来消息,闯王还有十万兵马在黄河一线布防,另外几路大军已经开拔准备拿下整个北直隶,要不了多久,整个直隶省都会被闯王占领。”
“京城只是孤城,再过一段时间,粮食价格可就不是二十两了。”
“你们别忘了,咱们卖给辽东的粮食是什么价?”范琦抿了抿嘴,他心里也有些发毛。
毕竟上百万两银子投下去,谁都害怕会打水漂。
但想想辽东,二三十两的价格,只是毛毛雨。
松锦大战时期,因为边境封锁,清国粮价曾飙升到五六十两一担。
“这次放了五万担,朱慈烺的粮库也快要空了。”范琦眼底闪烁着精明,只不过在他收回目光时,一抹担忧之色,一闪而逝。
在范家的带领下,最终五万担粮食依旧大部分被八大商人拿下。
浙商、徽商只拿到了两千担。
一百多万两银子入库,方岳贡等人心情大好。
田家给的三十万两,也被秘密送到了内帑。
八大商人将粮食拿到手后。
王承恩派出了不少人去监督售粮,然而,八大掌柜久经商海,各自有一套公关策略。
略撒一些好处,就让监督的太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们只匀出一小部分用于售卖,剩下来的大部分,秘密转移到了别的粮仓。
殊不知,这一切,全都在东厂监视之下。
王承恩的人将粮食转移路线,地点,转了多少数量,都记的清清楚楚。
田敦艮和管家,昨晚交了三十万两银子后,今天一早就带着车马前往城东指定地点收粮,可左等右等,都没见有粮食送过来。
到了中午,田管家和田敦艮终于按耐不住,派人去宫里催。
“管家,宫里的这几个人靠得住吧?”
田敦艮看着道路的尽头,愈发着急,额头的汗珠不时往下掉。
“老爷放心,这几个公公都是内帑的,他们还给小的开了收条。”管家有些口干舌燥,内心发毛。
三十万两银子,要是真的出事,田敦艮还不得砍了他。
大约小半个时辰后,派去催粮的人回来了。
“老爷,老爷,宫里的公公说,他们不知道这件事”回来的人气喘吁吁,不停用衣袖擦着汗。
“什么,不知道这件事,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田杜艮懵了,差点没急的跺脚。
管家也是一头雾水。
明明都说好了的,怎么可能不知道。
二人赶紧跑去放粮点,结果粮食放完之后,宫里的人都回去了。
他们只能跑到宫门外。
正好遇到了王承恩。
将情况给王承恩说了一遍。
“王公公,这件事,你可一定要为我做主啊,三十万两银子都交给内帑的人了。”田敦艮心急如焚。
前几天被朱慈烺敲诈了二十万。
这三十万两几乎是能拿来出来的所有现银了。
“田国舅,您是不是弄错了,放粮关乎京城安定,京城内帑粮仓都是由咱家全权负责,咱家也没有让人这么做,您找的是谁?”王承恩似笑非笑,不紧不慢。
田敦艮听他这么说,立即都傻眼了,赶紧问管家,找的是谁。
“王公公,你们收银子的是安公公,他说是您的手下,昨天他们还给小的开了收条,上面有内帑的印信。”田管家哭丧着脸,感觉天都快塌了。
三十万两银子从他手上拿出去,要是真找不回来,该咋办啊。
王承恩手持拂尘:“田管家,你莫不是说笑吧,咱家手下没有姓安的公公。”
“而且,今儿早上,皇上才决定是否放粮。若你们说的是真,也不排除有人冒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