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另类的火焰。
只要一遇上东风,便会熊熊燃烧,一发而不可收拾!
之后,在亲兵旧部们的掩护下,顾闻玉带着悲痛昏迷的宋母一路狂奔,昼夜不停,回到了岭上关。
那些没来得及跟上顾闻玉脚步、又听到了顾闻玉这番悲痛质问的家仆们,在顾闻玉逃亡的路上被抓的抓,躲的躲。
而从他们口中,顾闻玉在皇城外的那一段悲痛剖白,被一点点拼凑完整,在皇城中传得沸沸扬扬,几乎人尽皆知。
也因此,天子意图派人围杀骁骑将军顾二郎不成,便在顾家宗祠前射杀忠勇侯的事,也成了天子板上钉钉的罪行!
那一天,那位高高在上,一生顺风顺水,将天下视作后花园、将臣子视作虫豸的天子,处罚了多少宫人,摔碎了多少瓷器,又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受到了多少弹劾,远在岭上关的顾闻玉不知道,也不关心。
她只是以“被逼无奈”和“为父报仇”之名,举起反旗,将岭上关附近的三城之地,划入自己麾下。
顾闻玉非常清楚,这位天子已命不久矣,而她要等待的时间,也必不会长!
果然,短短一年后,本就垂垂老矣,又因“射杀忠臣,逼反将军”而受到万人唾骂的天子,在某天晚上怒摔茶盏时,一个气没顺过来,倒头栽倒,一命呜呼!
而在老天子死后,即位的是只有八岁的太子。
然而在这位备受先帝宠爱的小太子的头上,他还有四个年轻力壮的兄长!
因此,几乎在小天子继位后没多久,他便按照朝廷重臣的指示,向远在边关的顾闻玉发出一封诏书,言辞恳切地请求顾闻玉前往上京坐镇,并承诺给顾闻玉摄政王之位。
曾经只能被顾闻玉仰望的权力地位,如今她唾手可得。
可顾闻玉并不允诺,反而向颁旨的太监厉声道:“天子用我弃我,意欲杀我,如今又想要以权势诱我,未免小瞧了我顾家人!
“我当年奔赴岭上关,绝非是为了权势,而是因一腔忠勇之心;所以如今我若要回京,也绝不可能是为了权势,而是为我枉死的父亲平冤昭雪!
“且回去告诉那位高堂上的天子吧!若他肯向天下人承认先帝的过错,承认当年是先帝以小人之心揣度我顾家人,也是先帝无故射杀我父,才令一生尽忠的忠勇侯枉死京城!
“只要天子肯向天下人昭告这件事,我定然以臣子之身回京,不求任何权力地位,只愿用我一身残躯,护天下太平盛世!”
颁旨的太监们仓皇回京,在朝堂上战战兢兢地向小天子和三公九卿们转述了顾闻玉的话。
而之后,就如同顾闻玉所想的那样,朝廷再没有了动静,也再不提让顾闻玉回京的事。
之后,又三年,也就是在顾闻玉二十九岁的那年,天下狼烟四起!
朝廷的势力一缩再缩,而反对小天子的势力,则从最初的四位皇子,扩张到了八位反王!
顾闻玉并不称王。
她只远坠在关外,安心当她为国为民、驱逐匈奴的骁骑将军。
也因此,哪怕顾闻玉的势力从最初的三城一地扩张到了十三城,几乎将整个北境都收入掌中,可她依然不是各路反王眼中的威胁。
几乎绝大部分反王都觉得,只要他们顺利登上皇位,再颁下旨意,向天下昭告那位老天子的昏庸、为含恨而死的顾老侯爷平冤昭雪,那么想要收拢那位骁骑将军的人心和势力,岂不是手到擒来之事?
而少部分反王想着,且不论骁骑将军顾二郎是真的忠勇还是假的忠勇,既然他如此注重名声、如此要脸,那必然比寻常人更好拿捏。
只要他们站好大义,想要反制顾二郎,绝非难事!
更何况,顾家势力远在关外,等到关内各路反王分出胜负后,哪里还有顾家可插手的余地?
成也忠勇败也忠勇。
顾家,不足一提!
几乎每个反王都有这样那样不与顾闻玉正面为敌的理由。
几个每个反王都以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在与其他反王分出胜负后,再考虑北方。
然而,也正是在这一年,众目睽睽之下,突然有天火降临北境!
那一天,所有人都看到,那位威严深重的骁骑将军穿着白色寝衣,毫发无损,提着剑,赤足从熊熊燃烧的房子中走了出来,
而在她身后,那熊熊火焰越燃越高,竟化作玄鸟模样,似是展翅欲飞!
锵然声中,顾闻玉拔剑指天。
于是有人拜伏了下去,口中高声喊道:
“天降玄鸟,受命于天!”
第一个人拜了下去。
紧接着是第二个人。
“天降玄鸟,受命于天!”
然后是第三人,第四人,无数人!
无数人的声音响起,与那火焰一同燃烧,响彻了这个夜晚的北境。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一天晚上,顾家,反了。
但,顾家并非反王。
因为顾闻玉——
众望所归!
那原本只在顾闻玉心中燃烧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