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晚上,火焰烧红了天空。
无数人都为此惊叫奔走起来。
“走水了!走水了!”
“快来人救火啊!!”
顾家宗祠内。
那群早就被这起电光石火间的骇人变故惊到呆若木鸡的家丁们,终于被屋外的慌乱唤回了神。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倒霉。
明明他们只不过是来走个过场而已,明明这只不过是一场“家务事”、一次“族内事”而已,结果他们竟卷入了一场刺杀,目睹了忠勇侯之死,甚至听到了这样骇人听闻的消息——
那杀忠勇侯的,可是天子啊!
他们竟然亲眼瞧见了天子杀害一位侯爷?!!
一时间,家丁们纷纷慌了神,想也不想,掉头就跑。
而待到他们一哄而散后,顾闻玉脸上的悲愤、眼泪和痛苦,也就这样消失了。
她紧紧抱着怀里的忠勇侯侯爷,从屋外看来,就像是不愿接受自己父亲离去的孝顺儿女一样,分外悲凉。
可事实上,只有濒死的顾老侯爷听到,这个流着自己血脉的狼子野心之徒,在做着如何令人心惊肉跳的剖白:
“父亲啊父亲,这怕是我最后一次叫你父亲了……你替我斩断了最后一丝犹豫,用性命为我铺好了起事之路,我得好好谢谢你。
“从许多年前我就知晓,这世间其实是没有公平和信义可言的,有的只是主人与奴仆的区别。有人高高在上执掌生死,就有人跪伏在地任人践踏!
“所以在想明白的那一天我就发誓,如果一定要有人成为奴仆,那我一定要成为那个主宰他们性命的主人;如果一定要有人趴伏在地还被践踏入泥,那我一定要成为那个踏着他们的骸骨登上最高处的人!
“王侯将相,我皆可取得!那杜宏云做得的事,我也做得;那李氏能坐的江山,我更坐得!
“安心去吧。他日我若成事,我会记得给你烧一炷香。”
熊熊火光中,在顾老侯爷满腔不甘和无尽悲愤中,他恍惚看到有人来到了顾闻玉身旁,拉扯着她,喊道“将军快走”、“将军危险”、“将军耽搁不得”。
那是顾闻玉秘密带回上京的亲兵,是受伤退役后被顾闻玉安排在忠勇侯府铺子里的旧部。
他还看到,有人从祠堂外奔到顾闻玉身前,向她献上佩剑,献上印章。
那是白日里曾经拿走顾闻玉佩剑的小厮,是顾侯爷原本想用来对付顾闻玉的家丁,是夜晚曾为顾家男人红袖添香的美婢,是所有曾属于忠勇侯如今却独属于顾闻玉的一切!
最后,顾老侯爷流尽了血,不甘不愿地咽气了。
而顾闻玉则被她上京城里的旧部、上京城外的亲兵、忠勇侯府的家丁小厮们拥簇着,生拉硬拽地离开了火焰中的侯府,接着又在上京城守卫赶来之前,骑上早就准备好的马,冲出了后知后觉包围过来的卫兵,将那飞射的箭矢统统抛在身后。
直到一行人终于离开了危机四伏的上京城时,与早就安排好的接应的部下会合时,顾闻玉的发冠早已不知去了那儿,发髻散乱,衣衫上满是鲜血,就连鞋子都被踩掉了一只,狼狈极了。
而在她的身旁,除了大部分亲兵与旧部之外,那些自发跟着她的家丁和仆婢,也只有“护送”宋母的那些人还紧跟着,其他的那些人,不是半路被皇城守卫射杀了,便是跟不上快马的速度被落下了。
顾闻玉环首四顾,看着这凄凉一幕,失声痛哭。
她用饱含屈辱、悲愤,以及不被天子理解的痛苦的声音,向自己的部下含泪问道:
“为何陛下对我顾家猜忌至此,甚至不惜在上京城我顾家宗祠前射杀我父?
“我顾家乃开国功臣之后,自太祖起事时,便追随左右,为太祖开疆拓土、出生入死,方得‘忠勇’之名。百余年来,我顾家忠心耿耿,世代谨守臣节,隐忍谦退,从未有过半分不臣之心!
“及至边关告急,我奉命于危难之间,携一片为国为民之志和一腔为天子分忧之心,奔赴岭上关。受命以来,我与士兵同吃同住,餐风宿露,夙夜忧叹,十年来未敢有半点懈怠之心,唯恐辜负陛下之恩。
“然陛下依然对我顾家心存猜忌,先诈称家母病重,召我返京,后又命我父亲收走我的兵刃,意欲在我顾家宗祠设伏,围杀于我!
“可怜我父亲忠勇侯,一生赤诚事君,即便陛下要他取我性命,也含泪领旨。可在我顾家宗祠时,我父亲仅不过是有了半点犹疑、半点不忍,竟就被天子射杀于我顾家宗祠之前!
“若非我精于骑射,在千钧一发之际躲闪开去,此刻怕也是要被天子派来的杀手一同射杀,命丧黄泉!何以如此?我顾家一片丹心,可昭日月,为何竟落到如此境地?
“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天日昭昭,何以如此,何以如此啊!!”
无人能够回答。
唯有顾闻玉这位威风赫赫的骁骑将军,在无数部下面前涕泪横流,捶胸痛哭。
一旁,顾闻玉的亲兵旧部们,听着顾闻玉的悲情剖白,看着自家将军此刻的狼狈模样,也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这一刻,这群人心中都被埋下了别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