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鞭子被握住时,一脸风雨欲来的睿王回头一看愣在了原地。
“皇,皇兄。”
太子紧紧攥着那条特制的马鞭,上面凸起的纹路几乎要刻入手心。
他看着睿王,只觉得眼前的人有些陌生,又让人有些痛心。
其实太子隐约也是知道睿王长歪了的事,但道听途说,哪里比得过眼见为实?
他的弟弟,原本跟在他身后会依赖不已喊着皇兄的亲弟弟,忽然就长成了一副暴虐好色,凌厉狠毒的模样。
“明瑧......这些年也是我忙着宫中和朝堂上的事疏忽了你。”
太子极力压着混杂着失望的痛楚,没让自己在这广阳宫内闹一场兄弟倪墙的笑话。
“我会去向父皇奏请让你暂且迁入东宫来。”
“尚书房你先不用去了,明年就是你大婚的时候,朝堂的事......早些历练也些好事。”
东宫是什么地方?
是王皇后不惜死死瞒着睿王的病情,让他成为一个“天阉”也要保住的地方。
宫里宫外虎视眈眈,历来废太子没有一个能有好下场,她们母子三人会被后来者生吞活剥,斩尽杀绝!
所以王皇后在这事上堪称铁石心肠,只不断在睿王痛苦发疯的安慰他,等他的皇兄继位,倾尽天下之力一定能治好他。
东宫——自此成了睿王可望而不可及,痛恨不已却又艳羡不已的地方。
无数个绝望的夜里,睿王恍惚曾冒出个让他毛骨悚然的想法——若在东宫里的是他......
如今,殷明玧忽然要带他入东宫?
睿王手里的马鞭松开了。
他看着太子喃喃的道:“皇兄......”
不发疯的睿王甚至还透着点忧郁文弱的气质。
而从小到大都被王皇后耳提面命照顾好弟弟,又格外怜惜他体弱的太子,看着睿王怔然的神情,伸手揉了揉他的头:“走吧。”
至于地上的贵福?
他就是把自己的舌头咬烂了,都不会出声打扰太子和睿王兄弟情深的感人场面。
你说贵福会不会后悔?
呵,在外头狗仗人势,叫的越凶的狗,只会对着主子尾巴摇的越快,哪怕挨了主子的教训,也只会觉得自己没用。
这不,贵福他现在只后悔自己没早早地将阿杼送到睿王的跟前。
若他们主子早早成了好事,他哪里会有今日的飞来横祸,无妄之灾?
果然,看着满身血痕,冷汗淋漓,面无人色却依旧爬起来神色谄媚表忠心的贵福,睿王露出个淡淡的笑容,还是让他继续跟着伺候。
......
这几日,随着黄河河道巡查使即将归京的消息传开,朝堂上的气氛越发紧绷起来。
历来黄河水患就是每个王朝都避不开也躲不掉的痛楚,甚至还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
而天灾之外,还有永远都除不尽的人祸——河道年年修,年年要决堤。
而为稳固河道,朝廷里每年海量的银子拨下去,却总有,总有,总有要伸手的!
杀之不尽,除之不绝!
“大胆!”
“放肆!”
眼见一贯神情都是淡淡的宣沛帝,竟是怒斥一声,愤而将手里的折子丢了出去。
旁侧静候的陈公公噤若寒蝉,屏住呼吸间头都垂的越发低了。
殿内静的简直让人心肝颤颤的发慌。
半晌,宣沛帝摇了摇头:“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颓......”说着这话的他眼里有着杀意:“三岁稚童都明白的道理,却总有人觉得自己能置身事外,高枕无忧。”
大元朝皇祖的起家,同那些世家大族背地里的资助脱不开关系。
而当年随皇祖南征北战的亲信,一个个也都封侯拜相,历经几朝便成了新的世家。
新旧参杂,盘根错节,尾大不掉。
这些年,大元朝历代皇子们争储的时候,背后总不少了这些人的影子。
毕竟皇子们身上也流着世家的血脉。
都说虎毒不食子。
在所有人都想着即便出事,也是新帝登基算账的时候......却没想到先帝不讲武德,忽然发了疯。
他举起屠刀,宁杀错勿放过,堪称酷烈暴虐的将朝堂那些如意算盘敲的叮当响的“背后诸葛”都杀了个遍,就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没放过。
就那一场宫闱血祸,牵扯极深的好几个世家简直就像被拦腰斩了一刀,元气大伤。
而宣沛帝当年可是携重兵入京的,又有琅琊王氏鼎力相助......但偏偏每个皇帝登基后同这些关系翻脸,似乎又成了必然。
“死灰复燃。”
“知世家而不知天子,居庙堂之高却不知生民何艰。”宣沛帝喃喃的道:“豢权弄险还尤有不甘,又妄图操控朕的那些皇子们......左右皇位更迭。”
只恨自己没滚出去,又长了双耳朵的陈公公木着脸,脑子里一片空白,静静在一旁一动不动的装死——有的事,他就不能想啊!
***
“阿杼姑娘。”
“阿杼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