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元殿
陈公公入殿的时候,宣沛帝正在用晚膳。
见状,陈公公微微躬身近前,轻轻挥退一旁侍膳的太监,接过银箸,开始侍奉起宣沛帝用膳。
大元朝原是马背上打下的天下,因而高祖并不崇尚前朝奢靡之风,登基后便下旨将前朝御膳近百的规制裁至三成,后来继位的帝王各有喜好,这御膳的规格也相应的增增减减。
至宣沛帝继位后,他又下旨裁撤......如今个儿夜里不往旁处赐膳时便只有十八道菜,规规整整的正好围成一个圆。
陈公公在一旁轻手轻脚的奉菜,却照例忽略......不,应该说,看都没怎么看桌上那道宣沛帝很是喜欢的蜜汁糖盏糕。
连陈公公都如此,更不用说旁人了,满宫里的人只怕都不知道宣沛帝嗜甜。
按说如今宣沛帝坐拥天下,威仪赫赫,便是他喜欢吃些什么,旁的人还敢多嘴不成?
但幼年生母病逝,之后一直由舒妃抚养的宣沛帝,却养成了极善克制的性情。
当年先帝诸皇子众多,后宫里斗争也尤其凶险,舒妃被吓破了胆子,不仅自己连连称病静养数年,更是教导年幼的宣沛帝一味只道忍忍忍,退退退。
多忍多退,能避则避。
少时宣沛帝仍极其嗜甜这事,被舒妃知道后,已经有些如惊弓之鸟的她,生怕先帝不喜,又怕旁人知道了会笑话或说闲话......不许宣沛帝再吃。
这般一忍再忍就是多年,后来即便心里再喜欢,但宣沛帝却很少主动要什么。
而当年一味被压着退让,偏偏又仓促登基收拾烂摊子的宣沛帝,如今已然做到内政修明,克制怀柔却不失雷霆凌厉,实在很符合旁人心目中喜怒难测的帝王模样。
大元朝的皇帝用膳时,倒也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所谓规矩,只偶尔会提醒皇帝不贪多即可。
知道他们陛下“食不言”的规矩,陈公公便闭着嘴默不作声的侍奉。
直到看宣沛帝放下手中的银筷,陈公公极有眼力的奉上锦帕,才转身吩咐人撤膳。
接过宫女手里的茶盏,陈公公自个儿送到了宣沛帝的手里。
见宣沛帝接过了茶,陈公公低着头,轻声道:“奴才刚刚去坤宁宫时,皇后娘娘还未用膳,不过娘娘倒是瞧上去挺高兴的......”
宣沛帝掀起茶盖的手微顿,他抬眸间显然也有些疑惑,“皇后瞧着高兴?”
“是啊,还嘱咐奴才在御前要好生侍奉呢。”
宣沛帝稍稍默然后点了点头。
“朕知道了。”
说罢,宣沛帝又朝着外殿去,显然是准备再处理一阵政务后才去坤宁宫。
陈公公轻手轻脚的退到了殿外。
倚着朱红漆柱,看了看已经有些黑沉的天色,陈公公忍不住摇了摇头——皇后娘娘只怕如今确实有心同陛下亲近......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甚至有时皇后娘娘她越用心吧,真就越显得别扭,就连陈公公看着都尴尬。
而圣上去坤宁宫的时辰,也越来越晚,越来越晚......陈公公有时都想这么实在难受,还不如不去。
但他们圣上偏偏每月初一、十五,无论如何也会去坤宁宫,甚至哪怕只是坐坐又回来自个儿歇息。
规矩......陈公公心头翻来覆去的念叨这两个字,说不上高兴,也说不上不高兴。
圣上喜怒不行于色,宫中都按着规矩行事,底下作奴才的也会安心些。
但这话反过来,却也意味着他们圣上实难接近......真正孤家寡人呐。
陈公公暗暗叹着气,叹着,叹着便到了掌灯时分,很快,御驾便启程往坤宁宫去了。
***
坤宁宫。
从午膳后就一直在茶房里枯等的阿杼实在无聊,便捡了茶叶同自己背的茶经作比较。
正数到第十七样的时候,猛然听到了前头传来太监的声音。
“圣上驾到——”
!!!
阿杼一个激灵,倏地站起了身,难得有些手足无措。
整个茶房霎时也忙了起来。
尽管皇后娘娘已经钦点了阿杼夜里往前殿送茶,但这泡茶的手艺活,现在也确实不放心仓促交到她手上。
至于说茶房里有没有看不惯阿杼,存心在这节骨眼上使坏的......嘿,谁活腻歪了倒是可以这么试试。
“阿杼!”
听着花姑姑的声音,刚准备端起茶盏的阿杼连忙应了一声。
“姑姑。”
见花姑姑进来,阿杼忙又道:“茶汤刚泡好,奴婢正等着等着传召进殿......”
茶房里宫人侍奉这么多年,能出什么错?
要紧的当然是要去殿前奉茶的人。
花姑姑没管那泡好的茶汤,只不住地打量着阿杼做最后的检查。
而孙嬷嬷调教出来,对着贵人们那是恨不能将规矩都刻进骨头缝儿的阿杼,穿着打扮上哪里会出错?
同茶房里其他宫女一样,阿杼也是一身碧青的襦衫并颜色稍重些的罗裙,便是箍发的素银圈都规规矩矩的藏在头发里。
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