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他的通房> 第16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1 / 2)

只要一刀,就能摆脱这个恶劣的男人。

石韫玉屏住呼吸,悄悄伸手,指尖触到冰凉的刀柄。

那刀颇有些分量,刃尖尚在滴血,在她白皙的指间映出一抹猩红。

她颤抖着握紧刀柄,缓缓起身,居高临下地俯视着靠在树干上的男人。

青年面色苍白如纸,剑眉紧蹙,薄唇失了血色,是前所未见的脆弱。

她颤抖着手,缓缓举刀。

欲落之际,忽见一条碧绿小蛇自枝头垂落,正朝着顾澜亭的颈项游去。

那蛇通体碧绿如翡翠,三角蛇头昂起,分明是剧毒之物。

她手心濡湿,停顿了一下,倏地向下一挥。

“咔嚓”

骨头断裂的脆响。

刀刃深深嵌入顾澜亭头侧两寸处的树干。

那碧绿小蛇应声断成两截,“啪嗒”落在男子肩头,又滚落在地,尤在扭动。

“如此良机,为何不动手?”

石韫玉闻声一惊,手中的刀险些脱手。

垂眸看去,顾澜亭不知何时已然转醒,正静静凝视着她,眸光清明如水,哪里还有半分昏迷之态?

这狗官果然醒着!

还好她没动手。

一来若失手,必定性命不保,即便得手,弑杀朝廷命官,天下虽大,又岂有她容身之处?

二来以顾澜亭这般心思缜密之人,怎会毫无防备地将佩刀置于他人触手可及之处?

她镇定自若,佯装茫然,“什么动手?”

说着指了指地上尚在抽搐的蛇尸,“方才树上突现毒蛇,奴婢恐其伤及爷的性命,情急之下只得借爷的佩刀一用。”

顾澜亭唇角微扬,似笑非笑:“照你这般说,本官倒是欠你一条救命之恩了。”

石韫玉面不改色,垂首道:“奴婢护主乃是本分,不敢言恩。”

言罢,自中衣下摆撕下一条白布,蹲身替他包扎伤口。

顾澜亭凝视着她紧抿的朱唇,忽的轻笑:“你既不要恩情,可要什么赏赐?”

石韫玉心说装什么装,系带的动作不由得重了几分。

顾澜亭吃痛,却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反而笑道:“但说无妨。”

林间一时寂静,唯闻鸟鸣啁啾,二人呼吸交错。

石韫玉替他包扎妥当,又用剩余布条拭去手上血迹,这才抬眸正视于他。

“爷,奴婢不要金银珠宝,也不要绫罗绸缎。”

顾澜亭挑眉:“哦?那你想要什么?”

石韫玉垂下眼帘,长睫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只求爷能信守承诺,待回了杭州,还与奴婢身契,销去奴籍,赐还自由之身。”

顾澜亭面上的笑意渐渐淡去,半晌不语。

石韫玉心中忐忑,悄悄抬眼窥他神色,却见他面带笑意:“放心,待回到杭州,自会放你归家。”

石韫玉这才松了口气,唇边绽开真切笑意:“谢爷恩典。”

顾澜亭嗯了一声,重新闭目养神。

不多时,林外马蹄声急,护卫们寻来了。

刺客或死或擒,只留了两个活口以备审讯。

石韫玉重新登车,因着顾澜亭与护卫多有负伤,一行人暂往附近驿馆歇息。

请来大夫诊治过后,歇了一夜,翌日方至码头,改走水路返回杭州。

*

船行几日,很快到了杭州。

杭州府衙后宅正堂内,顾家老少齐聚一堂。

正堂面阔五间,当中悬着御赐匾额,下设檀木翘头案,两旁各列四张圈椅,椅上铺着青缎坐垫。地上四角各摆着冰鉴,凉气袅袅。

主位坐着的老太太身着沉香色比甲,头戴珍珠抹额,两鬓斑白,慈眉善目,正是顾澜亭的祖母。

老夫人素日在灵隐寺吃斋念佛,闻得孙儿遇刺,急得连夜下山,直等到他归家方才安心。

左下首坐着顾澜亭的父亲顾知风和母亲容氏,右下首则是二爷顾知远携家眷。

几个小辈侍立两旁,锦衣华服,珠环翠绕,好不热闹。

二房长子顾澜轩摇着折扇,先笑道:“大哥在扬州又立了大功,这一回京,怕不是又要连升?到时候可要请我们好生吃顿酒。”

二太太王氏拿绢子掩着嘴笑:“偏你嘴快,你大哥如今是圣上跟前一等一的红人,岂在乎这一顿酒?”

说着她看向容氏,佯装好心:“话说亭哥儿仕途坦荡,也到了成家的年纪,嫂子该好生帮操持门亲事才是正经。”

容氏面不改色,笑道:“轩哥儿也十九了,该好好准备科考,早点立业才好成家。”

王氏脸色一僵,“是这个理儿。”

顾家两房,澜字辈就三个男丁,容氏的两个儿子一个官至三品,一个娶军营历练,听说也很得重视。

就她的轩哥儿文不成武不就,成日斗鸡走狗,流连秦楼楚馆。

顾澜轩见火要烧他头上了,赶忙将扇子一合,拍手道:“听闻扬州出美人,大哥这一去……”

话未完,便哈哈笑起来。

顾澜亭在扬州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谁不知?不知内情的,都只当他是陷了温柔乡。

顾老夫人忽然捻着佛珠道:“听说哥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