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折青梅(中)
这日,谈三姑娘与旁人吵架了。
其实也算不上吵架,准确来说,是谈三姑娘单方面与那人讲了好一通道理,引经据典地把那人说得服服帖帖的。
谈思琅大胜归来,心情颇佳,走路时还哼起了不成调的小曲。她在府门前遇见了散学归来的谢璟。
谢璟先对她挥了挥手。
他穿着一身月白色的长衫,手中还握着一册书,在燥热的夏日里,像是一抹高山之上经年不化的雪,让人心中很是舒坦。谈思琅一蹦一跳地跑到他跟前:“阿璟哥哥,你散学啦?”她先是客气地关心了几句他的课业,而后便忍不住眉飞色舞地讲起自己今日的“战绩”。
谢璟安安静静地听着。
不知怎的,他很想伸手刮一刮她挺翘的鼻尖。谈思琅说到兴奋之初,还下意识拽了拽他的衣袖:“那人听完我说的故事,半句反驳的话都想不出来了!”
谢璟站在停僮葱翠的树影里,听着眼前人清越的声音,看着她因激动而微微涨红的脸,眉宇间的倦意都散去了几分。
他笑着夸赞:“三娘真厉害。”
其实他不太喜欢夸赞旁人。
但是夸赞三娘实在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复又想着,三娘引用的那个故事,听起来好生熟悉。他是在哪里也听人说过?
又或者在哪里看过?
“阿璟哥哥也很厉害,"谈思琅满意地扬了扬下巴,“我有听大哥说起,你又得了甲等。”
谢璟嘴角噙着一丝笑:"尚可罢了。”
“哪里只是尚可。“谈思琅当即反驳。
分明就是很厉害。
谢璟被她这认真的语气惹得心中鼓鼓涨涨的,他闷声答了句"嗯"。正巧二人都无事要做,便又漫无边际地聊了一阵。说来也是奇怪,出门在外,谢璟的性子始终还是有些内敛的;但每每对上谈思琅,他在做好一个听众之外,也很愿意说起一些自己的事情。与两府长辈们想象的不同,二人的聊天其实是有来有往的。也就是在这些年有来有往的聊天中,谈思琅知道了,小仙童也会与人打赌,还知道了小仙童也有不爱吃的菜色。
他有喜怒哀乐,他不是什么故事里的小仙童,他只是她的阿璟哥哥。直到尚书府中有人催促,谈思琅惊觉时辰不早,方才笑吟吟地朝着谢璟摆摆手:“那我先回家去啦?”
“好。“谢璟站在树荫下,看着她脚步轻快地走向尚书府、而后消失在厚重的门后。
此时正是盛夏时分,热津津的风里飘着阵阵蝉鸣之声。谢璟握着书卷,正欲回府,却是忽然想起为何觉得谈思琅引用的那个故事熟悉了。
那不是前些年,他送给三娘的连环画里的故事吗?她……竞记得这样清楚。
谢璟抬眼又望了一眼那已然闭上的尚书府大门,心头掠过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泰和元年,他们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可如今,谈思琅却能在旁人面前脱口而出他画给她看的故事。他们之间,有了某种无形无味、却确确实实存在的联系。那日之后,谈思琅再去谢璟的书房时,谢璟状似无意地递给她厚厚一摞宣纸。
谈思琅好奇地接过,当即便翻了翻。
这一摞宣纸上面都写了不少她学过的诗文。这些诗文是……阿璟哥哥的字迹。
她不解地看向谢璟。
谢璟道:“前两日,我听怀绩说起,三娘近来在练字?”谈思琅点点头。
“这些都是我写的,"谢璟解释道,“若是三娘不嫌弃,便拿去翻看着玩,或可参考一二。”
“我知道,我认识的,“谈思琅眼中一亮,“多谢阿璟哥哥。”她怎么会嫌弃呢?
谁不知道,阿璟哥哥学问好、字也写得好。她特别喜欢他写下的"横”和"捺”。
听着谈思琅口中那句笃定的“我认识的",谢璟努力想要压下不由自主翘起来的嘴角。
终是未果。
他只得轻咳了一声。
他已经长大了,本不该这样情绪外露的。<1谈思琅问:“怎么了?”
谢璟摇摇头。
其实他还想说,他可以手把手教她习字的,就像当初教她调配颜料那样。可他打了好多腹稿,却在开口之前,意识到了自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他后知后觉,三娘到底姓谈。
就算两家常有往来,就算阿娘与陈姨以姐妹相称,就算三娘唤了他千百次“阿璟哥哥",她也不是他的妹妹。
她是……
他的青梅?
算是吗?
谢璟蓦地想起前些天读过的那句五言诗,没由来地耳根一热。他侧过脸去,摩挲着腰间的香牌,假意看向窗外那些被骄阳晒得有些蔫巴的花花草草。
谈思朗见状,关切地问道:“阿璟哥哥可是觉得热?是不是有些闷着了?”谢璟摇摇头,强自镇定地从案头翻出一卷《心经》。谈思琅又颇不放心地瞥了他几眼。
阿璟哥哥不会是在逞强罢?
谢璟在桌案前坐下,哑声道:“我当真没事。”谈思琅歪着头,仔细看了看他,见着他耳后的薄红已经褪去、确实不像生病的样子,这才放下心来,清脆地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