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文薰的民国日常> 记秋季学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记秋季学期(1 / 4)

第57章记秋季学期

《伯莱恩小姐》给文薰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读者们的好评和热情不仅鼓励到了她,也让更多出版社、报社之类的编辑找上了门。加上之前在沪市开会时认识的编辑,文薰手里已经有了不少的人脉。她将名片用心心收好,觉着,说不定往后哪一天就能用上。进入文坛至今,除开译者联盟,在《伯莱恩小姐》成功出版一事上,文薰受长辈之益良多。老师朋友帮她,朗家的父母帮她,莫家的公婆也帮她……或许在他们眼里,已经成家立业的文薰依旧是孩子。这种爱护既是关心,也是囚笼。文薰十分明白,她不可能一辈子在亲朋们的照看下生活。

别人有不如自己有。她这样教巧珍,自己也贯彻着这样的道理。人一定得自己强大,才有对抗一切的力量。等”痛苦"的补课两周完全过去,工作上的事务完全安定好,文薰也开始往孙乐和的《江东杂谈》报纸上,以“立坚道人"的身份连载小说。那是她之前在英国时就着手书写的,有讽刺现实意义的短篇故事。这些文稿被文薰装箱跨洋运来,后来又跟着嫁妆进入莫家,终于有机会面世了。文薰现在的想法和心境已经和当时不一样,她在将文稿寄出去时,还会做适当的修改。

这些故事分上下两则,购买《杂谈》两期便可全部阅读完毕。文薰此举,一是为了锻炼写作技巧有意为之,二来也是应孙社长要求,留下悬念,增加报纸的订阅率。

关于建设小说伏笔的方面,文薰有些疑惑之处,但她存了个心眼,不想霞章发现,便没问他(毕竟那人看书极快,看的还杂,记性还好)。一开始她只自己琢磨,后来经吴品芳介绍,认识了金陵大学文学系的作文老师陈玉兰,日常请教之余,还从这位新朋友之处获得了不少书籍,学到了不小经验。这种进步,被莫霞章在阅读她来信中时,从细枝末节中发现。他在回信中指出:“夫人如今用文字讲起故事来活灵活现,让人看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莫非最近在此方面有所精进?”

敏锐之程度实在可怕。

文薰又开始畅想霞章到时候发现“立坚道人"便是她的一天。之前二人为了这回事吵架,现在仿然变成了一种情趣。10月末的一个晚上,锦姝跑进了文薰的院子。“文薰,这是你写的,是不是?”

初时,文薰还以为她也看到了译本,没想到展现在她面前的却是一张报纸。原来是她之前往妇女报上投稿的文章终于被发表了,她最近事忙,都没注忌。

锦姝手上攥着的妇女报不知有怎样的经历,变得皱巴巴的。“是我。"文薰有些新奇,现在锦姝也会看报纸,关心时事了,这是多么好的变化。

她走到锦姝身边,刚要仔细询问,锦姝却已经开始真诚地发表意见:“你说的太好了。我们老师也说,你说的太好了。”她说话时,眼神都同以前不一样了。她的成长似乎还不仅于此。文薰不禁想到莫霞章的话:读书是有用的。汪锦姝以前没有读过书吗?为什么她只是去了金陵大学两个月,就有这种变化。

必然是受到了良师的影响。

她心中已然有了猜测,“你口中的老师,指的是辜先生吗?”“是的。”

当听到肯定的回答,一切都理所当然了。

“她和我们讲过一一这是我头一回愿意去背谁的名言。"锦姝沉默了片刻,她似乎想要模仿谁的语气,她怀抱着迷茫和坚定同时说:“回家专管油盐杂物,不问社会,这像猪;不肯吃苦,没有确实学问、经验,只好摆作花瓶,这像哈巴狗;很能做事,但不运用思想、不看工作于社会有益与否,一味傻干,这像牛。勤劳地寻觅知识,锻炼人格、睁开眼看清社会的就点,切切实实地去干,这是真正的人。”

她一口气背完,然后紧紧攥着手里的报纸道:“文薰,我想做真正的人。所以她会主动去读课本上没有规定的书,去看或许对她有用的报纸。“你知道吗,我最近已经在反思。你知道我是为了争一口气才去金陵大学读书的,可快两个月了……你也知道我这个人,我以前不学无术,我是根本听不懂老师讲话的。同学们的嘲弄虽然刻薄,但我后来细想,又不无道理。他们学了那么多东西,都是想为国家做有用之事,我呢,我利用特权站到和他们相同的位置上,简直像是去战场上秋游的小学生。”这个比喻,是锦姝记下的同学们说的话。

她有时候说话难听,希望别人能谅解,那么别人说话难听的时候,她自然也可以忍耐着从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

她好强,嘴快,心比天高,可不代表她接受不了别人的意见。“我之前就跟你说过辜老师很好,她真的很好。她没有一点儿嫌弃我,我交上了四篇狗屁不通的作文,她都有一一赏析,并且教我怎样正确去写,怎样去合理运用文字。”

锦姝的眼睛里多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我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她比你还会教我。”

她说完却又后悔,“我是不是不该这样说?文薰,你别生气,我没有别的意思。”

文薰摇头,“当然不会,我也认为辜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锦姝看着她,露出浅笑,“不瞒你说,我已经决定,念完这个学期,我就转校离开金陵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