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发展至今,上升趋势越来越快,看看三大巨头,那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香车美人夜夜笙箫。
谁都眼红,尤其湾岛很多片商都喜欢投资港片,更加掀起一股热潮。
金沙影院的老板林昆几年前的确做过制片人,成立过一个小型电影公司。不过他有点背,他出品的电影都用的是绍氏的人,拍的电影跟不上时代。
刚好碰到佳禾的鼎盛时期还有新壹城的崛起,投了几部电影全部亏损,票房惨到本金都没收回来。
后来就转投了电影院,既然自己不会拍,又看不准市场,那卖别人拍的电影不就得了?
哪家的电影火爆就上哪家的电影,这样收益虽然低一些,但稳赚不赔。
只要绍氏一宣布停产,金沙影院就转成私人,到时候翻新一下就能重新开业,和其他电影公司合作。
电影院是这时候电影销售的主要赚钱渠道,私人影院分成还不错,林昆盘下这间影院就是要试试水,生意要是好了就再开连锁,成立一个私人院线。
这样也能在这个行业分一杯羹,而且这种模式比自己出品电影要把稳的多。
午夜场结束后,陈浩东和成奎按一起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进来。”里面传来林昆的声音。
两人进去后带上了门。
林昆正在看账本,眉头紧锁着,近期连风月片也没人来看了,影院的亏损越发严重。见人进来他放下账本,问:“什么事?”
“老板,我想跟你谈笔生意。”陈浩东深吸一口气,直接开门见山的说,“我想拍一部电影,希望你能投资。”
他这话让身旁的成奎按有些惊讶,这么直接?
林昆闻言也愕了一下,要不是看见成奎按的表情他都以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随即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眼前这个售票员:“你?拍电影?你知道投资一部电影要多少钱吗?”
陈浩东回答:“正常的商业片一部也要小几百万吧。”
林昆冷笑一声,并没有说话,而是从精致的烟盒里面抽出一支细支的雪茄。
意思已经很明显,他怎么可能拿钱给个售票员去打水漂玩,又不是脑子有病。
成奎按也看出了老板的意思,拉了拉陈浩东,示意他走了,老板这边没戏,不可能投资他的。
“我的电影不需要这么大的投资,而且一定能让电影院的生意好起来。”陈浩东并不离开,而是接着说,“这几天我观察过放映记录和票务数据,影院的上座率平均只有12%,最差的场次一张票都卖不出去,每月的亏损至少在五万以上。”
听到这些,林昆脸上变了:“你偷看我的账本?”
话说的一点没错,金沙影院虽然老旧,租金却每年在涨,加上员工工资、设备维护、水电等耗损,每个月平均要亏六万港币。
且绍氏总部的补贴越降越低,影院现在又不能放映佳禾等公司的爆款电影,林昆一直都在和绍氏总部谈这个问题,总部那边总是一拖再拖。
“不需要看账本,只需简单的观察就能得出结论。”陈浩东继续说,“港片现正在经历变革时期,绍氏生产流水线式的古装片已经不流行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新壹城、佳禾一直在尝试都市喜剧,动作片......”
“就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新方向,所以电影就能卖爆。”
成奎按越听越惊,没想到陈浩东还懂这些。绍氏制片厂有个新晋的导演叫做王三日,81年的时候他出过一部爆款,成了绍氏的得力干将,近几年因为被老一辈的导演编剧掣肘,打算跳槽了。
他在片场就分析过绍氏持续走低的问题,就和陈浩东刚刚说的大差不差。他能分析出这一层因素来,的确不简单。
林昆眯起眼睛,心里有些动摇了,转问成奎按:“他在片场的时候是做什么的?”
成奎按这才回过神来:“呃、是个龙套。”
“龙套?”林昆一阵惊疑,“一个龙套演员怎么可能懂这么多!”
对此陈浩东早有准备:“我从小就学习电影理论,编剧还有拍摄。到香港是想实践梦想,但你知道的,这个圈子的门槛......”
这倒是句实话,不管是绍氏、佳禾、还是新壹城,旗下都有一批得力干将。要么有关系、要么出身名门、要么留学归来。对于本土学校毕业的他们都低看一眼,更别说内陆过来的人了。
简单来说,有实力没关系的话,也等很难出头。除非敢自己投资创业,靠自己杀出名气来。
尽管陈浩东刚刚说的话没问题,很精确,动作片和喜剧片当下确实吃香,但林昆也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投资一个不知名的小年轻。
要知道佳禾出产的动作片每个场面都在烧钱,新壹城这三年的爆款喜剧IP《最佳拍档》里全用的是高科技。
关键是还有演员的成本问题,成龍、许氏兄弟这些高人气的演员,不是凭嘴说就能请得来的。
“去把电影院的工作做好,年轻人爱思考是好事,不过要量力而为。”林昆态度比刚刚好了些,“从今天开始你就是金沙的经理了。”
成奎按一听连忙用手肘杵了杵陈浩东,意思是让他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