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羽并不是没想过照着现代的制度改革,但想了一下,步子还是不能迈得太大,先选择更符合时代的制度吧。
三省六部,分别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秦羽推出这制度后,以荀或为尚书令,荀攸为中书令,郭嘉为侍中.…….…
贾诩任吏部尚书,诸葛玄任户部尚书,张纮任礼部尚书,鲁肃任兵部尚书,顾雍任刑部尚书,刘晔任工部尚书。
这任用虽然有些不是很合适,但毕竟是试行,先让自己的嫡系把位置占好再说。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整个政治体系比之前瞬间开阔明朗了许多。自荀或以下,都越品味越感觉这制度的妙处,无不赞叹不已。
这是当然的咯,毕竟是历史上沿用了千多年的体制。
除此之外,其他的群臣也均有封赏,尤其是刘繇、曹操、士燮等老资格,自然给了高官厚禄。除刺史之位外,皆加封为列侯。
别说什么公爵没资格封列侯,现在事实上秦羽已经自立为一个新的国家,所谓的公,只是在没有统一之前的一种形式而已。
蒋钦、周瑜、赵云等众将也各自大加封赏,在对袁曹之战中立功者尽数提拔,赏罚分明。
同时秦羽也没有忘记那牺牲的将士们,将他们的尸骨都运回丹泉,埋葬于丹泉的盛大陵园之中,让民众四时祭奠。
其中刘辟作为牺牲的最高武将,秦羽追封了一个列侯之位,他和龚都都是很早就投靠秦羽,一直勤勉忠直,虽然能力稍逊,但资历却很老。牺牲之后秦羽自然会给予极高规格的哀悼和荣宠。刘辟的妻儿以及父兄都得到很好的安置待遇和优恤,其他牺牲的将士也都是如此。
总的来说,秦羽进位楚公以后,天下也就是楚汉对立了。有许多人都不禁暗自感叹,从前高祖与项王争天下,是为楚汉之争。当时汉灭楚,而如今又是楚汉并立,还真是让人慨叹世事无常。
清晨,秦羽走进政务厅。这座丹泉标志性的建筑已主持运转丹泉政务达七年之久了,随着秦羽进位,它也将渐渐地淡化影响,以后很多事务会更多转移到新建当中的宫殿里去,将会建立一座专门的政事堂。修筑宫殿当然是必须的,也是为了将来称帝做准备。丹泉是毫无疑问的国都,到现在为止,其他地方修得富丽堂皇,而秦羽的居所相对就简陋了不少。当年他雄心勃勃要修九层高楼,最后也只是一层就感觉十分够用了,算了算了。
他其实骨子里是个比较简单懒散的人,对这些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能抱着女儿在小院里吹轻风看白云就很不错了。
但是新朝也应该有新气象,总不能外面人来丹泉看这里也好,那里也好,独有皇宫一般般。所以也必须得修得漂亮宏伟。
“参见主公!”
一进门,群臣一起躬身行礼。其实也就是三省六部的九个人加上担任尚书仆射的诸葛瑾。
秦羽摇了摇手,走到上首,笑道:“诸位不用多礼,我今天……”
随即就见礼部尚书张纮欲拂衣出列,他连忙改口道:“孤今日只是来看看诸位是否习惯新的政体,文若,你感觉如何?”
被点名的荀或出列拱手道:“回主公,臣等均觉得主公所拟定的新政极为出色,臣等竟完全找不出可有改动的瑕疵。”
秦羽点了点头,又向其他人问了几句,便让几人继续处理政务,不再打扰他们。
这次的官职任免,比较不妥的是以奇谋机略见长的郭嘉做了门下省的长官侍中。相比之下贾诩做吏部尚书倒还更能胜任一些,当然,他也仍然兼任着机略府的事务。
此外张统依旧和陈登负责监督跨江大桥,礼部尚书也就是挂个名。
秦羽是打算过一段时间再成立一个军务堂,和政务堂分立,负责军国大事。到时候郭嘉跟鲁肃都可以调到那边去任职。军务堂主要负责国之军务、战略等方面,和兵部并不是一码事。当然,对其权力肯定是有一定削弱的。
在秦羽看来,军政是同样重要的。像宋朝那种重文轻武就完全是忘了国家根本。
他对军功不吝封赏,这次立功最大的几个将领,蒋钦迁为镇东将军,封丰成侯;周瑜迁镇西将军,封桐乡侯;赵云迁镇北将军,封安平乡侯。一跃从杂号将军跃升至四镇这种名号,除了秦羽进位外,这三人现在都是手提雄师,威震天下的人物,自然需要有相应的官职名位匹配。
“主公,这里有许多信件,皆是从关中而来的密信。”荀攸拿着一大摞信件过来呈给秦羽。秦羽接过来翻了一阵,顿时有些奇怪:“听说汉室现在颇有中兴之兆,这些人为何还要与孤暗通款曲?”
其他人对望了一眼,都不禁苦笑。
您自己心里没点数吗?汉室虽然有中兴之兆,但偏生遇上你了啊!
这天下大势明眼人一看就知,真正甘心为汉室殉葬的又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