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
一个满脸胡腮的大汉正看着手中的奏章,微微挑眉:“秦羽?此人可是进献‘仙物’之人?”
这大汉便是权倾朝野的董卓。
他入主洛阳后,时常来后宫找何皇后探讨人生理想,汉灵帝刘宏的宝物,自然也落到了他的手中。
尤其那不早已耗尽电量的手机,即便汉灵帝死去的那一日都攥在手中,视若珍宝。
董卓自然不会放过。
他对这玩意也敢兴趣,只是让李儒等几个智者研究了半天,也没研究出个所以然来。
“是的,此人在丹泉县政绩不错,收容流民,庐江太守陆康对其十分赏识,故举荐其升迁。”李儒沉声道。
“嗯,既有政绩,升迁也是应当。”董卓点了点头,“文优,你给他安排个官儿,让他来洛阳吧。”
“诺!”
……
此时。
秦羽正在组织第二次秋收。
这一次秋收,因为【谷仓】的翻倍加持,他收获的粮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二十余万石!
这个数量,堪称恐怖!
当然,秦羽不会傻到对外公布,财不露白嘛,偷偷发财好了。
而且,适逢乱世,光有粮也不行,还得有军队!
【兵舍】:解锁后,你招募的士卒数量和素质翻倍增加
秦羽一口气直接招募了五千士卒,因为兵舍的加持,兵员质量提升了不少。
他将这五千新兵交给蒋钦、周泰,让他们分别统领一部,在决水一带练兵。
这一日。
陆康再次来到丹泉,刚见面,就抱怨道:“子卿啊,你小子太能折腾了,恨不能掏空附近几个县的百姓,那些县令都找我哭诉了,说他们治下的百姓一波一波的往你这边跑。”
秦羽笑而不语。
自己留不住人,怪我咯?
陆康又叹道:“你这小县城真是越来越富了,远比我那庐江郡了。”
吐槽了一会,他话锋一转:“旨意下来了,董卓升你为议郎,命你尽快入京述职。”
秦羽直接摇头:“不去。”
陆康点头,他早有预料秦羽会拒绝:“可惜了,你这份功绩,本应得到重赏。”
秦羽笑道:“我这丹泉县令挺好的,远离纷争。”
陆康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贤侄,我接到袁本初传来的檄文,他邀我北上会盟,共伐董卓。”
秦羽微微诧异。
他熟读三国,十八路诸侯共伐董卓里没有陆康吧?
难道历史被我改变了?
他问道:“叔父想去?”
“嗯,十日后启程。”陆康看着他。
秦羽微微皱眉。
其实,他并不赞成去参加什么联盟,所谓的诸侯讨董卓,大多都是浑水摸鱼的。
真正有讨董之心的也就曹老板、孙坚,寥寥二三人罢了。
不过,陆康即主意已定,他也不好劝阻。
“叔父,请保重。”秦羽拱手说道。
陆康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随后折返庐江,将一家老小迁入丹泉。
数日后,已六七十高龄的陆康亲率八千军北上,骑在马上的背景,透着一股迟暮与萧索。
秦羽摇头叹息。
汉室四百余年,忠臣倒是挺多的,却也难挽这落日就要下山了啊。
回头看到同样来送行的蔡邕,秦羽道:“蔡公怎么不跟着去?”
蔡邕哼了一声,也不搭话,直接拔马回丹泉去了。
这老头自从去了秦羽设立的九年义务学堂后,对他似乎越来越不待见了。
……
秋风渐止,冬意凛然,一年又到了尽头。
这一日。
丹泉城外的官道上,来了一队人马。
“主公,前方便是丹泉县了。”
“祖茂,你持某名帖,进城通禀一下。”说话的男人极具威严,双目炯炯有神。
他便是长沙太守孙坚,同样应邀北上讨董。
“主公,你乃堂堂太守,此人不过区区县令,直接登门就是,何需递上名帖。”黄盖沉声道。
“非也,秦子卿虽只是一介县令,但其能善待百姓,名声远播至长沙,足见不凡,所以某特地绕道,也要见此人一面。”
孙坚说着,招手道:“伯符,阿权,赶了一天的路,休息一下吧。”
……
秦羽接到孙坚的拜帖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随即出城迎接。
对于这位江东猛虎,他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此人的确是个猛人,且还是一个心怀坦荡,忠肝义胆的汉子;但也有着其轻狡冷酷的一面。
是一个非常复杂多面的人物。
“见过孙太守。”秦羽淡淡拱手,面带微笑。
“路过贵地,叨扰秦县令了。”孙坚哈哈一笑,走上前亲热道,“陆季宁与某乃同乡,你是他贤侄,你我便不是外人。伯符、阿权,来见过秦县令。”
孙策还是一个未及冠的少年郎,长相和孙坚有七八成相似,大大咧咧地一拱手。
孙权则只有六七岁,顶着一个长耳帽,好奇地盯着秦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