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是代号为祝融的高能激光防御网,
在昆仑之心选址时,
就刻意选择了数座环绕盆地的险峻高峰作为天然炮台。
而他的难题就在于能源上,
激光武器是耗能巨兽。
解决方案是就近建立专用的超大型的地热混合能源站,并通过超导线路将能量输送到各个山顶阵列。高原空气稀薄是优势,但并非没有衰减。
研发自适应光学系统,实时补偿大气扰动。
同时,探索多波长复合激光或粒子束武器,
寻找穿透力更强的方案。
在风雪和稀薄氧气中,工程师们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将巨大的镜面聚焦阵列和激光发生器模块吊装到数千米的山顶,并进行精密校准。
每一个阵列节点,都是人类智慧在绝境中闪耀的灯塔。
第三个是沿着预估的新海岸线,高原边缘的陡峭大陆坡规划了数个易守难攻的峡谷或台地作为炮位,布置大量的大型电磁轨道炮,
这里是新预估的海岸线,同时也是最外侧的一道防御屏障。
布置的前提是研发,
研发更大口径、更长轨道、更高加速效率的电磁炮。
建立高原矿产勘探和治炼体系
解决连续射击的散热问题和弹丸供应。
巨大的炮管在高原凛冽的寒风中如同沉默的巨兽。
如何将它们部署到位,并有效伪装,避免被可能的空中或深海侦察发现,是巨大的挑战。
而要做的就是利用山体开凿掩体,设置可开合的防护顶盖。
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生态级生物武器,
这里堪称绝密,
代号女娲实验室的生物禁区,戒备森严程度甚至超过了指挥中心。
探索队需要再在洪水边缘、已知的深海热泉或辐射异常区,采集可能存在的、高度变异的生物样本。每一次任务都伴随着巨大的牺牲,而每一次得到的样本都是稀少的。
基于对源生藻顽强生命力和远古病毒的理解,科学家们正在尝试设计一种能够识别并攻击特定变异生物的基因编辑病毒或纳米机器人,
如检测到其特有的几丁质合成酶基因或神经毒素受体。
这是潘多拉魔盒,研究在绝对封闭和多重保险下进行,成果封存,
非灭族危机不得启用。
这就像是和平年代的核武器,用来威慑,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
同时基于变异生命体与远古病毒对于人类的基因尝试进行编译,
人类自身如果能够拥有特殊的能力,
那么将会是面对变异生物的最佳手段。
第一序列的第一批人员到达世界屋脊之后很快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那就是环境的剧变。
青藏高原并非静止的避难所,
它自身也在洪炉与海渊的双重影响下发生剧变:
极端天气常态化:大气环流改变导致高原天气更加狂暴无常。
上一刻还是烈日灼空,下一刻就可能被裹挟着冰雹和沙尘的暴风雪吞没。
建设不得不经常中断。
冰川川消融与水源危机:*作为亚洲水塔的高原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退缩。
虽然短期内融水增加,但长期的水源稳定性令人担忧。
融水形成的冰湖也时刻有溃决的风险。新的水源勘探和大型蓄水工程迫在眉睫。
冻土解冻与地质灾害:冻土融化导致地基不稳,新建的道路和设施面临沉降、滑坡的威胁。地震活动也较以往频繁,虽然震级不高,但对精密设施和人员心理是持续的考验。
生态畸变初现:高原特有的动植物也在剧变中挣扎。
耐寒植物出现异常生长或大面积枯死。
一些小型动物表现出攻击性增强或外形怪异的变化。
空气中检测到未知的微生物孢子浓度升高,提醒着人们远古的威胁无处不在。
可以说是让建立新家园的问题大大的增加。
星火计划在龙怒需求的驱动下,变得更加务实,甚至冷酷。
联络组带着武器研发急需的物资清单,穿梭于已知的幸存者据点。
如特殊合金配方、高纯度晶体、放射性元素、顶尖的物理或生物学家信息。
整合不再是温情脉脉的收容,而是赤裸裸的交换与筛选。
蜀郡遗民用其保存的部分稀有金属矿样和一张残缺的旧时代特种钢冶炼图纸,
换取了急需的抗生素和净水设备,
并承诺派遣一支有经验的矿工队伍加入迁移。
海东青交出了其守护的耐寒耐旱作物种子库,包括几种能在贫瘠盐碱地生长的变异谷物,
换取了武器和通讯装备,其成员整体被编入昆仑之心的防御建设兵团。
一个在沿海废墟中挣扎、由前海军工程师组成的小团体,
因其掌握的舰船抗压和深海声呐技术,被视为宝贵财富,被精锐内卫小队请回了烛龙基地,直接送入武器研发部门。
也有拒绝合作或试图欺骗的据点,
在烛龙基地展示的有限武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