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全球冰封:重生后将自己上交国家> 第75章 下一个末世,海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 下一个末世,海渊(1 / 2)

一支由内卫精锐、医疗人员、心理专家和谈判专家组成的星火联络组被派出。

他们携带了加密通讯设备、基础医疗包、少量高能量食物和净水设备,

再次前往新洛阳幸存者最后已知的方位,

并尝试向更远区域发送经过严格设计的、包含联络方式和基本规则的无线电广播。

与新洛阳残存人员的接触是星火计划的第一个考验。

当联络组找到那群蜷缩在一处半坍塌地下车库、几乎陷入绝境的幸存者时,

对方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在绝对武力的保障和基本生存物资的诱惑下,

他们接受了隔离观察的条件。

被送往观察营的过程充满了不安和猜疑,

但烛龙基地展现出的强大组织力和严格程序,

也让他们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尽管这种安全带着冰冷的规则。

在观察营,严格的消毒、体检、问询,让这些习惯了新洛阳后期混乱的人极不适应。

有人试图闹事,立刻被内卫制服并延长隔离期。

有人则默默配合,眼中流露出对秩序和温饱的渴望。

初步评估结果令人忧心,

大部分人体质虚弱,带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

心理问题严重,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信任缺失和不同程度的偏执。

技能匮乏,除了少数几个原技术人员,

大多缺乏在现代工业或农业社会生存的核心技能。

但烛龙基地没有放弃。

医疗组全力救治他们的身体疾病。

心理专家进行疏导。

同时,开始教授他们最基础的基地规则和生存技能。

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同化过程。

烛龙基地内部,对于接纳这些外人也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这是浪费宝贵资源。

有人担心他们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但吴卫国和林风力排众议,

“他们也是同胞,是灾难的受害者。”

“新洛阳的悲剧,根源在于其组织者的短视和自私,而非这些普通人的过错。”

“我们拯救的不仅是生命,更是重建文明的火种。人,是最宝贵的资源。”

“严格的规则和引导,能将风险降到最低。而他们带来的外部信息,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劳动力,同样有价值。”

最终,经过严格筛选,第一批约二十名身体基本恢复、心理评估相对稳定、并掌握一定基础技能如电工、木工、护理的新洛阳幸存者,获得了临时准入资格,被分配到基地的基层岗位,在严格监督下开始融入。

他们的到来,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涟漪,但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一丝外界的真实气息。与此同时,星火联络组的无线电广播,

也如同黑暗中的微弱信号,开始收到一些来自更远方的、断断续续的回应。

一个自称蜀郡遗民的小型聚居点,位于川西高原某处,依靠山地农业和少量水力发电艰难生存,请求医疗援助。

一个代号海东青的信号,来自东北某废弃林场,声称掌握着部分耐寒耐旱作物的种子库,愿意交换通讯设备和武器。

甚至一个极其微弱、使用加密协议的信号,

似乎来自大洋彼岸,内容无法破译,但存在本身已足够震撼。

世界,似乎并未完全死去。

烛龙基地,不再是唯一的孤岛。

一条条无形的线,开始从这座深埋地下的钢铁堡垒延伸出去,

连接着废墟之上、挣扎求存的点点星火。

复兴的能源在汇聚,

新生的食物在培育,

离散的人心在谨慎地聚拢,

微弱的联系在废墟上艰难地建立。

洪炉纪元的烈焰依旧灼烧,

但烛龙基地的人们,

在扛过了最初的混乱和绝望后,

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智慧,

在滚烫的灰烬中,

小心翼翼地播撒着文明复兴的种子。

微光已现,星火初燃。

燎原之势,虽远必至。

烛龙基地深处,指挥中心。

虽然复兴计划带来了能源与食物的曙光,

星火计划也艰难地连接起了外界的点点星火,

但洪炉纪元的酷烈并未消退。

外部气温稳定在45°C的高位,闷热如同巨大的蒸笼。

基地内部,即便有冷却系统和源生藻带来的些许缓解,

35"C的室温、严格的节水措施、以及那场被命名为热肺的瘟疫阴影,

依旧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吴卫国站在巨大的全息屏幕前,眉头紧锁。

屏幕上,分割着外部灼热荒原的实时影像、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的模型推演,

以及基地内部能源、食物、水源、人口健康等关键数据的曲线。

复兴的微光,在洪炉的烈焰下,显得如此脆弱。

“林风同志,”

吴卫国转过身,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