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开局死谏,我竟成了东林党党魁?> 第140章 已经整整十六年未有此事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章 已经整整十六年未有此事了!(3 / 4)

惊得众人心头一跳!

“然!”潘深的声音陡然拔高,掷地有声:

“工部尚书欧阳必进,欧阳大司空!他在此奏疏中,以项上人头作保!力陈此物乃“活民救荒之天赐神物’,“其心昭昭,可鉴日月’!更不惜担上“万死不敢奉诏’之罪,以命相争,恳请圣上收回裁撤求是大学之成命!”

潘深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低沉下去,却带着更深的压迫感:

“诸位方才所言,字字句句,皆在指斥杜延霖昏聩疯魔,指斥此薯粗鄙无用、荒诞不经。”“那么”

潘深环视一圈,将每一个官员惊疑不定的面孔都收入眼底,最后发出一声诘问:

“诸位是以为,我大明朝堂堂工部尚书、当朝二品大员、严阁老的姻亲一一欧阳大司空,也是年老昏聩、失心疯魔了吗?!”

值房内死一般的寂静。

没人会质疑堂堂九卿之一的通政使说的是假话。

但这番话实在太过石破天惊!

杜延霖与严党势同水火,欧阳必进却是严嵩的妻弟……他竟会力挺杜延霖?甚至……以性命担保?!众官员们面面相觑,无不面露骇然之色,方才的讥诮与快意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震惊与不知所措。潘深将众人的窘态尽收眼底,脸上那抹若有似无的哂笑彻底消失,目光转向一旁垂手侍立、大气不敢出的书吏,沉声喝道:

“来人!”

“卑……卑职在!”书吏一个激灵,慌忙上前,声音都带着颤。

“将此番薯,”潘深指着那几筐被草絮覆盖的块根,又拿起欧阳必进那份沉甸甸、墨迹淋漓的奏疏,以及杜延霖的公文、徐思成的《番薯初考》图册,“用上好黄绫仔细覆裹,以火漆密封!”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即刻送入西苑司礼监!呈御前亲览!不得有丝毫延误!”

“遵……遵命!”书吏应了一声,立刻招呼几名同样噤若寒蝉的衙役上前。

衙役们抬起沉重的大柳条筐,退出值房,朝着帝国权力最核心的西苑司礼监而去。

西苑玉熙宫,露天丹台。

此处是嘉靖帝近期斋醮祈天、吸纳月华之地。

今夜,他身着素色道袍,披发跣足,盘坐于蒲团之上,面前是一尊小巧的紫铜八卦炼丹炉,炉火幽蓝,吞吐着淡淡的硫磺与药石气息。

黄锦侍立在一丈开外,屏息凝神,如同石雕。他知道,此刻正是陛下行功的关键时辰,万不能打扰。突然,一阵急促却极力压抑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夜的寂静。

一名身着青色贴里的小太监,面色苍白,双手捧着一个用黄绫包裹的、沾着新鲜泥土的长方形木匣,跌跌撞撞地跑到丹台之下,被值守的锦衣卫拦住。

小太监焦急地看向黄锦,嘴唇无声地翕动,眼神里充满了惊惶与一种奇异的兴奋。

黄锦眉头紧锁,心中暗骂:哪个不知死活的,敢在这时候搅扰圣驾?

他正欲挥手让人将其拖走,就在这时,丹台之上,异变陡生!

那八卦炉中原本平稳燃烧的幽蓝火焰,毫无征兆地“噗”地一声窜起尺余高!

火舌狂舞,猛烈舔舐着炉壁,发出噼啪爆响。炉盖剧烈震动,竟猛地向上弹起寸许!

嘉靖帝猛地睁开双眼!

他深邃的目光如电,瞬间穿透夜色,精准地落在了台下小太监手中那个木匣上。

“何物?”嘉靖帝望着突然窜起的炉火,皱了皱眉头,问道。

黄锦浑身一凛,立刻躬身疾步上前,低声向小太监问了两句,随后转身回禀道:

“回万岁爷,是通政司急递,浙江那边加急呈进之物,附工部欧阳尚书奏疏一封。据称……是杜延霖半年前所说的“番薯’实物及其种植详录。”

嘉靖帝的目光在木匣的泥土和那兀自跳跃的炉火之间逡巡。

他沉默片刻,眸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伸手指了指木匣。

“呈上来。”

黄锦亲自上前,小心翼翼接过那沉甸甸的木匣,屏息走上丹台,跪呈御前。

嘉靖帝没有立刻去碰奏疏,而是先解开了包裹木匣的黄绫。

匣盖开启的瞬间,一股土腥气扑面而来。

黄锦偷眼看去,只见匣中躺着几块其貌不扬、灰不溜秋的根块,正是传说中的番薯,心中不由地为杜延霖捏了一把冷汗。

嘉靖帝望着这平平无奇、甚至有些丑陋,却能惊动丹炉之物,眼中闪过一丝探究与……失望?皇帝沉默了一会儿,这才拿起置于匣旁的那份奏疏。

丹台之上,风声似乎停滞了,只剩下炉火不安分的噼啪声。

嘉靖皇帝的目光落在奏疏上,才看了两行,竞不由得睁大了眼睛,仿佛也是被奏疏的内容给惊住了。他反复看了两遍,然后又拿起一块番薯放到眼前,借着炉火幽光细细观察,指腹摩挲着粗糙的表皮和冒出的嫩芽,良久沉默无语。

此物进献之时,恰逢炉火异动,炉盖微启……莫非这是三清示警?

只是这示警,究竟是示祸,还是……示吉?

嘉靖帝放下番薯,又拿起杜延霖请求推广番薯的奏疏,略略扫过其中恳切之言,再拿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