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制药
为了这次的任务,谢焱特意在制药坊腾出了一间独立的小院。院子里搭了几口灶,铜锅擦得发亮,旁边支着切药的长案和不少晾晒药材用的竹匾,墙边还堆着几捆备用的柴火。
被挑选出来的十几个人站在院子里,打眼一看姿态都老老实实,神色恭谨,可彼此之间交换眼神时分明带着几分不以为然,显然只是看在将军命令和谢焱的面子上才收敛些。
唐宛并未有过什么不切实际的期待,没指望着只打个照面就让所有人心服口服,因此也并不放在心上。
她环视一圈,定下当天的任务:“今日不急着做正品,先按照整个流程走一遍。”
紧接着,她重新明确分工:“我想先看看你们平日的手法,再据此定下统一的标准。”
她目光落在两名军医身上:“你们二人,负责记录我制定的标准,之后就按照这个标准从头到尾监督操作,确保每个流程都不出差错。”随后又点到六个药工,两人负责拣药,四人负责对药物进行初加工。切片、炮制、熬煮等等,最后再统一进行调膏。最后看向四个杂役:“添水、加柴、搬药、打杂,这些琐事都交给你们。”此前,这些步骤唐宛来做,确实需要十来日的功夫。那是因为她只有一个人,她每天忙到一个时辰掰成两半用,每天只能抽出一点碎片时间来操作。现如今这么多工作集中在一起,且分派到十几个人手里,一日变可成膏,不过油浸四十九天的功夫却是不能省的。她跟赵将军约定的三个月给出五千份成药,因着这个原因,只能一批一批的出。前一个半月起码得完成半数以上,才能保证开战后大军能有足够直接用上的成药。
她声音并不高,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笃定,院中瞬间便是一静。有人眼底闪过几分不服气,却被她的气场压得没敢开口。两位被喊到名字的药工各自领了方子去仓库抓药,很快抱着药包回来。其中一人随手拎着药包就往案上丢,神色颇为自信,觉得自己抓药多年,这点小事没什么难度。
唐宛走过去,打开药包,将药材摊放开来,随意扫了一眼,捻起其中一块紫草根查看。
这块紫草根茎颜色很浅,外皮薄、质地脆,和其他紫润厚实的相比品质差了不止一筹。她眉头微挑,把药包放到秤上一称,分量也差了一钱。她抬眼扫过剩下几人,淡声吩咐:“你们几个,再去抓同样分量的紫草来。”
药工们面面相觑,却还是各自去药柜按照份量包了一包回来。几包药依次摆到秤上,要么少个几钱,要么少个半两,竞然没有一个是准确无误的。
自觉稳妥的药工们面色都僵住了。
唐宛道:“上好的紫草,根须应紫润饱满,质地坚实。若是这等色浅脆硬的,药力差一半不说,分量也轻得多。遇到这种的,理当先行挑拣淘汰。退一步讲,若上品不足,次品也能用,但份量必须酌情补足。你们却全没顾及,甚至还缺斤短两。”
她目光一沉,语气转冷:“紫玉续肌膏方子繁复,为求疗效更优,每一步制作都必须精益求精。今日这一味药少了一分,明日那一味药多了一分,这方子还是方子吗?救命的药,怎容半点马虎!”话音落下,院中一片沉寂。
她虽未点名,但所有药工脸上都火辣辣的。他们自恃水准,未曾把这小白脸放在眼里,却偏偏被她拿住了把柄当众斥责,便是想反驳几句也压根不占道理,心里多少有些憋屈。
那两名军医则是面面相觑,连忙将准确用量记录下来。随后,便到了切药环节。
几名药工走到铡刀前,手起刀落之间,紫草根一片片落在底部的竹匾中,动作整齐利落,显见都是练了多年的手艺。围在旁边的几人暗自得意:这点活计,都是日日做惯了的,哪轮得到那小白脸来指手画脚?
切好的药片摊开来看,大体整齐。
但唐宛走过去,神色却是平常。她伸手在竹匾中随意翻了翻,指尖一挑,从中捻出两片,展示给众人看。
“切片的速度是有了,却不够均匀。比如这两片,这片厚三分,这片却有四分。只差一分,看似并无大碍,可一旦入锅,受热就不一样。薄片早焦,厚片未透,药性还能全然发挥吗?”
几名药工脸色微变,心底却并不服气,有人甚至轻轻哼了一声,觉得她故意吹毛求疵。
唐宛神色平淡,没有与他们争辩,只示意一人让开,接手了对方的铡刀。之后从药包中随意取出一块紫草根,一手快斩一手缓推,不过三五息,一块紫草根便切完了
可她手上动作未停,继续从药包中取材,一连切了数根,下刀节奏始终如一,切出来的药片厚薄竞毫无差别。
堆在一起,宛若一摞摞铜钱,整整齐齐,一眼看过去,几乎没有丝毫偏差。她将那叠药片轻轻放回案上,任由眼前众人查看:“紫草须切得厚薄均匀,火候方能一致。若稍有参差,药效就要差上大半。”场间一静。
两名军医对视一眼,走上前来,挑拣几片仔细比对,果然毫无差池,指尖摩挲间,眼神渐渐郑重。
片刻后,二人暗自点头,将”紫草切片厚度”这一项郑重记入册子。原本还有些心不在焉的药工们,也都纷纷上前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