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月钱(1 / 2)

第58章月钱

唐宛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到铺子,唐睦收摊归来,已经清点好今日进账了。这天的进账是八两零两百四十六文,唐宛拿出账本,把数字记进去。如今早食铺子每天的进账大约在八两上下,浮动不过三五百文。看着挺多的,其实成本也很高。

经过这段时间的营业,如今一应采购早已形成固定规矩:菜蔬由鲁家人隔几日送些自家田里的新鲜产出,田里没有时则由鲁有良代为跑腿,从别处采买充足的份量送到店里。其余肉类、鸡蛋、干货、调料和柴薪等杂项,则交由贺山兼任采办。

人工、租子、食材以及各种零散开销,零零总总加加减减,每日的净利也就二两出头,不足三两。

唐宛向来都很清楚,做餐饮并非暴利行当。每日起早贪黑,辛苦换来的始终有限,不过胜在安稳。

毕竟,人活着就离不开一日三餐。

民以食为天,是自古以来不变的真理。

夕食吃完,几人把桌子收拾妥当,照例坐下开始每日的简短盘点。照例是唐宛先报一天的营收,再各自说一说当日的情况,已经成了铺子里固定的小仪式。

唐宛念出今日的进账数字,袁娘子和马娘子立刻眉开眼笑。“超过八两了!”

她俩对这个数格外敏感。

当初聘用两人时商量的底薪是每月一两,以怀戎县的行情来说,这已是极好的待遇。

最近随着店铺的经营逐渐步入正轨,唐宛渐渐把铺子里的日常交托出去,为了激励二人,特意说定,只要每月流水能维持在二百四十两之上,就每人额外再加五百文作为奖金。

两位娘子为人勤恳做事仔细,却不太会识文断字,算帐也不过是把每日买卖所需的计算记熟了,若遇上更大额的数字,往往要琢磨半天,心里才有个大根唐宛于是把二百四十这个大数字拆解开来,与她们道:“只要每天的收益稳在八两上下就好。”

因此她们对“八两”这个目标格外在意,每次盘点时都要先听听有没有达标。唐宛并不厚此薄彼,贺山虽然挂名护院,原本说定的月钱是一两半,实际却兼着不少跑腿和采买的事务,她同样允诺再添五百文。有的店主不愿意把铺子里的收入说与伙计听,多半是怕底下人心里生嫌隙,觉得自己辛苦所得和东家的收益相比差距太大。唐宛却觉得,这种事根本瞒不住。

两位娘子天天守在铺里,卖出的包子、葱香饼,端出的豆浆、米粥,哪一样没有经她们的手?稍稍留心就能估个七八分。与其遮遮掩掩的惹人猜测,不如大大方方的说出来,给大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

倘若这样还能叫她们生出异心,换人替上又如何?说白了还是那句话,做这行就是个高投入、低产出的辛苦活儿,谁愿意折腾,这个钱就该谁挣,没什么好草木皆兵的。这日又巧逢月底,唐宛把今日的数目报完,又把整月的流水算出来。竞有二百五十多两,比预期还要多出十两来。不过这是进账的总数字,实际上大半银子早已随着采买各类开销花用出去,如今账上真正余下的现银,只有七十多两。

不过,既然达成了“二百四十两"的门槛,唐宛便说话算话,除了每人一两银的月钱,痛快地发下了说好的奖金,每人五百文。随后,又给两位娘子额外各添了一份五百文的加班费。理由是这个月唐宛有大半的时间都在林场那边,铺子里的事情几乎全交给了她们。

两个娘子看着眼前每人二两的月钱,眼里都带着惊喜与感激。唐宛又道:“这段时间你们再辛苦一阵子。等再过半月,林场那边闲下来了,我会找人来帮衬你们。”

袁娘子和马娘子微微一怔。她们原以为,林场的事一了,唐宛就会亲自回来掌柜,没想到竟要另请人?

唐宛笑着解释:“这次在林场,我看到有两个婶子做事干净,手脚也勤快,打算回头找她们谈谈,问问她们愿不愿意到铺子里来给你们帮把手。”说是要问她们,其实那两位家中失了顶梁柱,又都上有老下有小,身后一大家子要养活,这几日已经在隐晦地朝唐宛打听,后面可能有什么活儿。这就是还想找事儿做了。

只要唐宛开口,定会乐意来的。

“那敢情好。"袁娘子顺势应了一句,又好奇道:“是哪里的婶子,不知我们认得不认得?”

唐宛简单说了那两人的住处,其他的没有多提。袁、马两人彼此看了一眼,都表示不识得。

听到这个消息,两人心里都有些复杂。

既觉得有人分担是好事,又难免生出几分忐忑。唐娘子这个东家是真大方,放眼整个怀戎县也未必能找得出第二个来。工钱给得厚道又及时不说,奖金更是换着花样的发。她俩原本抛下家中活计出来为人帮工,家人多少有些怨言,后来见她们拿回去的银子,一个个都无话可说,倒劝她们只管安心在铺子里做活,家里万事不用操心。铺子里的待遇这么丰厚,两人的亲友里也不乏有人托话,想借她们搭个桥进来讨个差事。

两人虽然性子不同,却都懂得分寸,从没往唐宛跟前提过。毕竟再好的营生,请的人手过多,或是找了不靠谱的人,也不是特别好的事儿。

如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