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小燕尔> 第三十三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三章(1 / 4)

第33章第三十三章

何宗远一家三口,搬到县城的永和巷里,租住的地方不算大,但和在何家相比,倒也不差。

毕竞何家人口太多了,他们在何家时,四口人也只分到两间房。没多久,何宗远入州学、何佩赟入县学,都敲定了,一寸光阴一寸金,虽离年关也就两个月,也不能落下学业。

一切意想不到的顺利,韩银珠欣喜,暗念“菩萨保佑"。只是,脱离大家庭,没了菜地田地供应,也没了胡阿婆和邓大这些人力,韩银珠有些不习惯。

这日,她挎着篮子出门买菜,左右邻居有在门口择菜的,有打水的,也有买东西回来的,她们见到她后,都笑问:“是何娘子啊,买菜呢?”“何娘子好。”

“何秀才去读书了?”

韩银珠不解,不太自然地回了几句。

县里人家一户挨着一户,她已来了个把月,和邻里关系一般,今日他们怎么突然这般热络?

她没疑惑多久,一个邻居拉着她:“你还不知道吧!你家秀才上'阳河榜’了!”

说着,两人走到巷子入口一块老旧的木牌。阳河县多有这种木牌,从前是为及时传达战令,如今太平许久,木板也没拆撤,偶尔会张贴官府告示。

像今日,就张贴了一张“阳河榜”,韩银珠和那邻居都不识字,但先前有差役完整念过三遍,邻居知道上面写了什么。邻居道:“今年阳河水位上涨,为巩固堤防,县令老爷号召各位老爷捐钱,你家老爷第一个响应呢!”

她指着抬头的"何耀"二字。

韩银珠还是清楚丈夫的名字的,立时摇头:“不,不是,我丈夫叫何宗远。”

这时候,有旁人插嘴:“对了,你们家两个何秀才,大何秀才,小何秀才!”

“所以这是你公爹,大何秀才?”

“这叫什么,叫书香世家!”

一句句夸耀的话,把韩银珠砸得晕头转向,就连看到“何耀"名字后的“十两”,她也不心疼了。

待晚上何佩赟回来,也说了县学老师点了他的名字,夸赞他祖父捐钱的慷慨之举。

韩银珠沉浸在巨大的欢喜之中,万没想到公爹出了十两银子,竞能让何家有如此好的名声。

唯一可惜的是,她没人能分享这种激动,恨不得能一口气到过年,好在邓巧君、云芹跟前炫耀。

另一边,何宗远感知到,同窗们态度的微妙变化,便也知道了“阳河榜”。他去县衙找何大舅。

这几日,何大舅各种春风得意。

他幻想中自己中举,也不过如此,没想到,人到中老年,还能得县令老爷看重,还能这么风光!

这次儿子来找自己,何大舅拎了下茶壶,里头有满满的热水。他朝茶杯注水,笑着对儿子说:“你是为'阳河榜′来的吧?”何宗远接了杯子,说:“父亲,这是怎么回事?”何大舅:“说来话长,前阵子,就是县令老爷找陆挚,提点他的那天。”“陆挚走后,老爷把我叫去,是为阳河堤防捐钱,老爷想捐,怕县令夫人不喜,请我替他捐。”

何宗远吃着茶,皱眉思索。

何大舅又说:“阳河可关乎整个阳河县,你十多岁那年,阳河泛滥过一次,淹死好多人,既是为它,又承蒙汪县令厚爱,我自然义不容辞。”“我争着出了那十两,果然县令老爷十分欣慰,“阳河榜′上,我排了第一!”何宗远:“怕夫人不喜,老爷自己悄悄捐,不就得了?”何大舅正色,道:“你懂什么,老爷家又不是我们小门小户,家里所有钱,都有出入名目,这笔钱可以是他奖我的,却不好是为阳河出的,不然夫人定不愿意。”

父亲沉浸在喜悦里,何宗远只想,这样的好事,会落到他们头上?可是,他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他自我安慰,有可能是父亲勤勉,入了汪县令的眼。眼下看来,没有坏处,百姓爱戴父亲,因汪县令大肆夸赞,同僚同窗对他们何家父子,皆有几分敬重。

算是花十两银子,“买"了个绝佳的名声。因何大舅起头,没几日,阳河县州学自发捐款,何宗远也捐了二两。光是州学,就捐出了三百三十六两银子。

这还不算秦老爷、刘老爷那些富绅,就说奉阳村邓家,都捐了一百两。这日,阳河县下雪了。

今年的雪果然来得比往年早半个月,一夜过后,整座县城,银装素裹,寂静之中,汪府门楣上的雪堆,“啪"的一声,掉到地上。“吱呀”一声,大门推开,老仆扫雪,董二送汪县令出门。董二小声:“如今筹到的,就有一千零二十两。”汪县令紧了紧披风:“甚好。”

董二:“老爷,阳河该结冰了,也不急这一时”汪县令抬手,阻止他说话,只说:"时候不等人,就怕明年春天。”阳河县县志记录了每年阳河的水位,今年的水位,很危险。一千两银子听起来固然唬人,可投到堤防,难免捉襟见肘。这要是陆挚来号召,不怕筹措不到两千银子。可惜,汪县令心道,陆挚实在机敏,一眼看破,不肯跳坑,他只能退而求其次。

这日早上,汪县令查了堤防,才回到县衙,就有人前来告官。告官这一家人姓王,阳溪村人士,来了四五人,着素服,头上绑素带。阳溪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