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玉娘之前,要何桂娥留下,不就是代替她,继续养何玉娘?
隔日天没亮,韩银珠嘴里生了个燎泡。
她心里骂了几句,洗漱过后,就去厨房。
今天她上午走,顺手做个早饭,再把十三文钱给李茹惠,往后就不用再在何家做饭。
此时厨房里,李茹惠和胡阿婆包着包子,韩银珠和李茹惠关系不温不火,便也无话。
片刻后,邓巧君那边的冯婆子来了。
如今邓巧君不止吃得多,想吃的花样也多,冯婆子常来厨房溜达,不过,她不怎么做饭,她只是来检查邓巧君出钱买的东西少了没。遇到韩银珠,那冯婆子没话找话,说:“你今个儿走啊?”韩银珠:“是。”
冯婆子:“不错,去县城享福了!”
韩银珠忽的说:“享什么福?哪里能比得上家里的大小姐,一把年纪的外嫁女,还有老太太给她筹划。”
李茹惠瞥了韩银珠一眼。
韩银珠自顾自道:“在老太太眼里,别说现在的孙子、重孙,就是邓巧君肚子里的重孙,也比不过女儿和外孙,是不是,茹惠?”李茹惠丈夫在家中出的是苦力,忙那村东的土地。不过,李茹惠觉得既然丈夫脑子不灵活,能帮家里管土地也不错,她知足了。
她不接韩银珠话茬,只说:“我倒觉得还好。”韩银珠:“就你好性儿。”
忽的,冯婆子摔下柴禾,声音"咚"的一下,把厨房几人都吓一跳。胡阿婆:“你打打摔摔做什么?”
冯婆子冷哼一声,没回。
韩银珠立时明白了,暗想,这冯婆子倒是上道,定会把她的话转达给邓巧君,到时候,邓巧君和云芹相互磋磨,而她去县城,真是享福了。如此想想,她就觉出解气。
果然,冯婆子把那一番话听到了心里去。
她回去后,同邓巧君嚼舌根:“姑爷这家里也真是,一个外姓孙子,还这样白白养着!”
邓巧君也没好话,道:“可不是吗,人家是秀才老爷,可不一样。”冯婆子又说:“老太太六十多的年纪,怎么这么糊涂,那么偏爱外嫁女,就怕娘子肚子里的孩子以后讨不到好。"<1万没想到,邓巧君口风一转:“谁要讨好她?”邓巧君说:“我看云芹就从没献殷勤,我凭什么献殷勤?还要我孩子讨好她?”
冯婆子:“可是,将来分家,那些钱啊地啊…邓巧君吃了几口包子,翻了个白眼:“现在还早呢,我都不急,二房就善宝一个儿子,到时候东西不会缺我的。”
出于好心,她又说:“我劝你少想,能不被老太太骂就好了,还讨好她呢。”
冯婆子”
自打住在了这么宽敞的小院子里,邓巧君的心,也宽了不少。或许也有怀孕的缘故。
她总觉得手里的包子不够好吃,到窗户处那偷偷瞧东北院,小声催冯婆子:“你快看看云芹在不在,我想吃馄饨。”冯婆子嘀嘀咕咕,还是去敲了东北院的门。如今,冯婆子一来敲门,云芹就像看到财神一样,弯起了眉眼,问:“表嫂要吃什么?”
冯婆子:“我家娘子说要吃馄饨。”
云芹伸出手。
冯婆子解开身上的一贯钱,不情不愿,往她手里放了五个铜板。云芹:“成交。”
除了劳作钱,云芹和邓巧君还说好了,除了邓巧君的份,她会多做一些,她自己、何玉娘和何老太都能吃。
那些肉、面粉和柴火,全都由邓巧君出。
云芹光明正大收"油水”,邓巧君倒也不介意。反正就这么点东西,她又不是出不起一-自打她怀孕,邓家贴补了五十两,这个数,还不算她生产后的。
她又没有哪里需要用大钱,房子都盖好了,只觉手头十分宽裕。偶尔因那食物太好做,比如只是蒸个糕点,云芹只收三个铜板,邓巧君还会无理取闹地想,云芹是不是瞧不起她呢,她有得是钱!而云芹既有东西吃,又有钱收,实在美滋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东北院和北院的关系,竞进入一种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