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要养家,匀不出钱。”
汪县令:“话不是这么说的,这钱我出。”陆挚深深看了眼汪县令。
汪县令解释:“我倒是想自己捐,只是家中夫人不肯,你也是有家室的人,定能懂手上钱让妻子管着的无奈。届时,我用你的名义,捐上十两银子,你在百姓中,既有文试名声,又有慷慨解囊的义气。”“我想,对你三年后的正科大比来说,不是坏事,说不得多少增益。”陆挚起身,作揖:“大人,恕我不能从。”汪县令:“哦?”
陆挚摸了摸兔皮护腕,露出为难:“大人怕家中夫人,我又何尝不怕我家娘子?″
汪县令:“你长住长林,发生在县里的事,你不说,我不说,你娘子如何得知?″
陆挚委婉:“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他坚持拒绝,汪县令沉默了许久。
他方才的话刻意带着亲切,如今不说话,为官多年积攒的威势一涌而出。若是个胆小的,就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得罪了县官,赶紧答应下来,还得感激涕零。
陆挚却依然不为所动,并未惴惴不安。
须臾,汪县令放声大笑,抚须道:“好吧,不承想,我们都是妻管严。”陆挚也跟着笑了下:“大人说笑。”
事情没谈成,汪县令和陆挚聊科举,点拨了几句,陆挚临走时候,就又道了声谢。
中规中矩的。
衙门外,何大舅等了许久,发觉陆挚的身影,他赶紧追上:“如何?你们聊了什么?”
另一边,汪县令一口气吃了三杯醪茶,对心腹道:“忒滑!这小子就是一尾狡猾的鱼,如何都不咬钩!”
汪县令丝毫不怀疑,在他提出捐款后,甚至还没说这钱他出,陆挚就已经明了他的目的一一
没错,他要借陆挚的名声,待陆挚“捐"了十两,他会到处张贴,做一张“阳河榜”,让人对比捐款数额。
如此一来,就能大肆宣扬:区区外县人,为了治理阳河,都捐了十两。到时,阳河县的乡绅秀才们,都得掏腰包,没有个二两都不敢捐,否则都是丢人,比不过外县人。
县衙外,陆挚手心微汗。
以他的名声,逼乡绅秀才们捐钱,乡绅秀才们不敢怪县令,陆挚便成众矢之的。
汪县令不过需要一个出头鸟。
若陆挚孑然一身,他不怕任何攻讦,但他有外祖母、母亲。还有云芹。
身旁,何大舅焦急而好奇,又问:“贤甥和大人,到底聊了什么?”陆挚心口缓缓起伏一下,神色淡淡,只说:“一些科举的事,大舅想了解什么,策论么?”
何大舅连连摆手:“我就算了,再考不动了。”陆挚笑了笑。
望着陆挚回去的背影,不矜不伐,俊逸翩然,何大舅回想方才,汪县令待陆挚的态度。
那是有如春风拂面,在这冬日里,叫人甚是心暖。反之,汪县令与对他,就是全然的敷衍。
何大舅黯然神伤,宽慰自己,英雄出少年,谁让陆挚十四考上秀才,自己四十多才考上。
他一回到廨宇,还没坐下,就有个小吏叫他:“老何,县令大人方才找你呢!”
却说陆挚回家,取出二两银子,提了床的事。云芹:“九九八十一座木罗刹?”
她有点惊讶,这是有钱没处烧啊。
陆挚也摇摇头,一样不能理解,秦员外到底为何,需要这么多木罗刹。他吃了杯热水,椅子没坐热,就起来了,道:“我去问问外祖母,附近村里谁有好手艺的。”
只是,短时间内,大抵是找不到了。
保兴二年,县里要造船,村里有手艺的木匠,都搬到县里去了,剩下的良莠不齐。
前年还闹出了官司,是奉阳村一个蹩脚木匠打的床,人睡在上面,床板塌了,摔断了一条胳膊,为这事,闹去了县里。不然,他们也没必要跑到县里打床。
他正要去老太太那边,云芹忽的说:“等一下。”她指着两人在用的榻上小桌子,问:“你觉得这张桌案,如何?”桌案打磨得细致,用料扎实,没什么花纹,但很实用,陆挚现在批改课业都用它。
这还是云广汉做的。
他心下忽的明朗,道:“我觉得很好。”
云芹眼神亮亮的:“那我得空,回家让我爹打一张床?”陆挚与她一拍即合,笑说:“是我灯下黑了,那就有劳岳父。”又说:“这次我们一起回去。”
至于县令找陆挚说的那些计划,他想,汪县令和他应当一样觉得,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他也不想让家人徒增烦恼,就连云芹也没说,遑论告诉何老太,只说县令找他,是为教授策论,谋科举。
云芹说:“还真是好官。”
陆挚不置可否。
眼看着天愈发冷,一直睡个木板也不成事,没几日,陆挚给私塾放了一日假,因姚益不在,他做好记录,等他回来再扣钱。随后,他和云芹准备去岳家。
出发时,遇上今冬第一回刮大风,天色灰蒙蒙的。云芹披着兔皮披肩,陆挚给她戴一顶藏青绒线风帽,看她小脸藏在帽子里,他笑了下,顺手整理好她头发,
这帽子是前不久,李茹惠织给云芹的,很暖和。云芹问陆挚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