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第127章 阁老点破赈灾弊,帝臣相谈识英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章 阁老点破赈灾弊,帝臣相谈识英才(2 / 4)

“臣本想考完进士就回乡侍母,是家母逼着臣北上的一一她说“君恩重于亲恩,舍孝子为忠臣,不算亏’,还说要是臣敢辞官,就不认臣这个儿子。”

朱厚照心里一动,这和他记忆里的陈璋履历分毫不差。

这位老母亲,倒是个深明大义的,难怪能教出陈璋这样的直臣。

他点了点头,语气里带着赞许。

“你母亲是个通透人,明白“忠臣即大孝’的道理,比朝堂上那些只知“空谈孝道’的酸儒强多了。”“陛下谬赞了。”

陈璋连忙躬身,不敢接这声“赞许”。

朱厚照又问:“你刚中进士,按规矩该先去翰林院观政,熟悉朝堂流程,怎么没去?反倒在京城街头闲逛,还遇上了流民的事?”

“回陛下,臣是上月十五到的京城,本想本月初去吏部报备,可前些天染了风寒,发了三天高热,差点烧糊涂,耽误了时辰。”

陈璋老实回话,没敢隐瞒。

“今日刚好转,便想着去前门大街买些笔墨纸砚,准备观政时用,没想到刚出胡同,就听见了流民的哭声,才凑了过去。”

朱厚照点点头,难怪。

要是陈璋去了翰林院,天天跟着那些老儒读“祖制”,怕是也会染上“空谈”的毛病,未必敢在街头挡衙役、替流民出头。

他饶有兴致地问:“你刚才在集市上,就不怕衙役真动手打你?那些人连老婆婆都敢瑞,未必不敢动你个没官职的进士。”

“怕。”

陈璋坦诚道,脸上露出几分后怕。

“臣当时腿都软了,手心全是汗,可看着那老婆婆被踹得趴在地上,怀里的窝头滚进泥水里,哭得撕心裂肺,心里实在憋得慌一一臣是读圣贤书出来的,圣贤书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没教“见恶不拦,见苦不帮’。”

他抬头看了眼朱厚照,眼神亮得像星星。

“再说,臣想着,这是天子脚下,是大明的京城,总不能真没王法吧?没想到……没想到真遇上了陛下,是臣的运气,也是流民的运气。”

朱厚照被他逗笑了,手指敲了敲软榻的扶手。

“你倒是实在,不藏着掖着一一要是换了别的进士,怕是会说“臣不怕死,愿为百姓赴汤蹈火’,哪会承认自己“腿软’。”

“臣不敢说瞎话。”

陈璋挺直腰板,语气坚定。

“臣母亲常教臣“做人要实,做官要正’,要是为了讨陛下欢心就说虚话,那臣连人都做不好,更别说做官了一一要是陛下觉得臣“贪生怕死’,要收回刑部主事的差事,臣也认。”

朱厚照心里对他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直臣,不仅要敢谏,更要敢说真话,不装腔作势。

他摆了摆手,语气松快了些。

“放心,差事给你了,就不会收回来。不过刑部可不是好待的地方,里面的老吏油子多,个个都精得像猴,做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案,熟悉各种“弯弯绕’,你一个新人进去,他们说不定会拿“旧例’糊弄你,让你查些无关紧要的小案子。”

“臣知道。”

陈璋早有准备,眼神里带着几分笃定。

“臣在温州时,跟着县太爷抄过半年案卷,那些老吏的“手段’,臣见过一些一一他们喜欢拿“旧例’当挡箭牌,把冤案压着不审,把难案推给新人。”

“要是他们敢糊弄臣,臣就拿着《大明律》跟他们掰扯,一条一条对,看他们能不能找出“不审冤案’的旧例;实在不行,臣就来找陛下做主,陛下说过“按律办事,不用怕人’,臣记着呢。”“你倒会找靠山。”

朱厚照挑眉,眼里的笑意更浓了,手指点了点他。

“不过你说得对一一有朕在,只要你按律办事,不徇私、不舞弊,不管是哪个勋贵的亲戚,哪个大官的门生,只要犯了法,该抓就抓,该判就判,不用怕他们给你穿小鞋。”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正经。

“朕让你去刑部,不是让你当摆设的,也不是让你去“混资历’的。这些年刑部积了不少旧案,有百姓被冤判的,有贪官被包庇的,还有被勋贵压着不审的一一你去了,就给朕好好查,把那些藏在案卷里的“猫腻’都揪出来。”

“朕要的是能断案、能替百姓伸冤的主事,不是只会盖章、只会跟着老吏走的木头。”

陈璋听得心头一热,眼眶都有些发湿。

他本以为陛下提拔他,是看在街头那点“胆识”上,没想到竟真的委他重任,让他去查积案、替百姓伸冤,这可不是一般的信任。

他猛地站起身,对着朱厚照深深一揖,腰弯得像张弓,声音带着几分激动。

“臣谢陛下信任!臣定当拼尽全力,查清旧案,绝不放过一个奸猾,绝不冤枉一个好人!要是臣办不好差事,甘受陛下责罚,哪怕贬为庶民,也毫无怨言!”

“坐下说,别激动。”

朱厚照示意他坐下,语气缓和了些。

“朕知道你有本事,也知道你有骨气,不然也不会让你去刑部。不过你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凡事循序渐进,先从手头的小案子查起,摸透了刑部的规矩、老吏的套路再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