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第124章 怒携罪臣赴内阁,偶遇直臣伴君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怒携罪臣赴内阁,偶遇直臣伴君行(1 / 2)

张谦被锦衣卫按在地上,身子还在不停地挣扎扭动。

他的脖子梗得像块硬木头。

嘴里反复喊着:“臣是言官!祖制许臣直谏!陛下不能因言治罪!”

他的官袍被扯得歪歪扭扭。

领口的扣子崩掉了一颗。

露出里面打补丁的里衣。

这与他“清流御史”的名头显得格格不入。

朱厚照看着他这副“死到临头还嘴硬”的模样,忽然气笑了。

笑声里满是嘲讽。

龙靴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咚咚”的响。

这声响震得周围人心里发颤。

“好,好一个“祖制’!好一个“直谏’!”

他弯腰,手指捏着张谦的下巴,强迫他抬头。

眼神冷得像冰。

“张御史,你搞清楚一一祖制许你直谏,是让你谏“民生疾苦’“官员贪腐’,不是让你谏“朕护百姓’“朕惩恶役’!”

“你拿着俸禄不查贪腐,看着流民被打不吭声,倒有闲心管朕杀不杀恶役一一这就是你说的“直谏’?张谦被捏得疼,却还是硬撑。

“陛下……陛下不遵“慎刑’祖制,就是过错!臣身为御史,必须指出!”

“过错?”

朱厚照松开手,直起身,对着赵虎抬了抬下巴。

“锦衣卫,把这两个废物给朕提溜上!”

赵虎立刻上前,一把揪住张谦的衣领。

像拎小鸡似的把他提起来。

另一个锦衣卫则架着瘫软的周奎。

周奎的腿还在抖。

裤脚沾着地上的血迹。

脸色惨白如纸。

朱厚照看着两人,声音掷地有声。

“周奎身为顺天府尹,纵容衙役施暴,置流民生死于不顾,玩忽职守!”

“张谦身为御史,尸位素餐,包庇贪腐(伏笔),还敢妄议君父、顶撞圣颜!”

“朕今天就带他们去内阁,让李东阳好好看看一一他天天护着的“文官集团’,到底是些只会空谈、欺压百姓的货色!”

“陛下不可啊!”

周奎终于敢开口,声音带着哭腔。

“内阁是中枢之地,带罪臣去,恐失朝廷体面!”

朱厚照瞥了他一眼,冷笑。

“体面?你们打骂流民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体面?朕护百姓、惩恶官,就是最大的体面!”说完,他不再理会两人的求饶,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陈璋。

陈璋还攥着那本卷边的《大明律》,眼神里满是敬佩,却又带着几分紧张。

“你叫陈璋?”

朱厚照问道,语气比刚才缓和了些。

陈璋连忙躬身行礼,腰弯得极低。

“回陛下,学生陈璋,浙江温州永嘉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因母病请假归乡,今年刚北上赴任,尚未授职。”

“弘治十八年进士?”

朱厚照心里一动,忽然想起了关于陈璋的记载。

他曾在史料里看到,这位陈璋是正德朝出了名的硬骨头。

弘治十八年,陈璋中进士后,因母亲年迈上疏请辞,想回家奉养。

他母亲却写信骂他:“君恩重于亲恩,不闻舍孝子为忠臣者!吾有汝禄米度日,何需你守着?”硬是把他逼回了京城。

正德三年,刘瑾专权,想拉拢新科进士,给陈璋许了“吏部主事”的肥缺。

陈璋却拒不上门谢恩。

刘瑾恼羞成怒,矫旨让他“致仕还乡”。

他收拾行李就走,同僚劝他行贿保命,他只说:“官以贿成,吾不为也!”

正德十一年,武宗想南巡,陈璋和陆俸等二十三人联名上疏反对。

武宗震怒,把他们罚在午门跪了五天,还各打五十杖。

陈璋被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五个月。

当时刚入翰林院的张居正去探望,他还笑着说:“为君尽忠,挨几杖算什么?”

没想到,竞在这儿遇上了年轻时的陈璋!

朱厚照看着眼前这个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眼神却格外坚定的年轻人,心里的欣赏又多了几分。“你弘治十八年上疏请辞奉母,你母亲却劝你回京尽忠,可有此事?”

陈璋愣了一下,眼睛瞬间亮了。

陛下竞然知道他的事!

他连忙点头。

“回陛下,确有此事。先母常教学生“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学生不敢忘。”

“好一个“不敢忘’!”

朱厚照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

“你刚才在茶馆为朕辩冤,又敢拦着衙役护流民,说明你有胆识、有良心,不像某些御史,只会拿“祖制’当挡箭牌。”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期待。

“你愿意跟朕去内阁吗?看看朕如何处置这些「尸位素餐’的文官,也看看内阁是怎么讨论“给事中改制’的一你刚入官场,多看看,对你有好处。”

陈璋的心脏“咚咚”狂跳。

内阁是大明中枢,能跟着陛下去旁听,还能参与“给事中改制”的讨论,这是多少官员求都求不来的机会!

他连忙躬身。

“学生愿意!谢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