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第105章 泰陵合仪安先帝,东华死谏触龙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5章 泰陵合仪安先帝,东华死谏触龙颜(2 / 4)

只有肩膀轻轻耸动着,那是她最后一次跟丈夫告别。仪式按部就班地进行,从读祭文到焚纸钱,每一步都没出错,直到最后一项“封门”。

可当工匠们捧着封门的青石料上前时,张昇却突然抬手拦住了。

他转向朱厚照躬身道:“陛下,按永乐爷传下的祖制,帝后合葬,地宫石门需等太后百年之后方能正式关闭,用铅水封死;今日只需将外层的木门掩上,不上锁,留待日后一一这是先帝的心意,也是皇家的规矩。”

朱厚照点头,目光落在那扇厚重的石门上。

石门上刻着龙凤呈祥纹,跟梓宫上的花纹呼应。

“便按祖制办,别违了老爹的心意。”

他忽然想起弘治皇帝临终前的样子。

那时便宜老爹躺在床上,枯瘦的手抓着他的手腕,断断续续地说“照儿要好好待你娘,将来让她跟我合葬”。

原来他早就想好了一切,早就给她留了位置,也给这对别扭的母子留了台阶。

“走吧。”

朱厚照转身往外走,没再看棺床,也没看石门。

再看,怕自己会忍不住掉眼泪,他是皇帝,不能在百官面前示弱。

张太后也跟着往外走。

经过石门时,脚步顿了顿,她回头望了眼梓宫,眼里的水汽又浓了些,却终究还是没说什么,快步跟上了朱厚照的脚步。

等众人都退出地宫,工匠们轻轻掩上了外层的木门。

木门上的铜锁“咔哒”一声扣上,却没锁死。

锁舌只搭在锁扣上,轻轻一碰就能打开,就像给这段母子情留了道缝,也给张太后的往后留了个念想。从泰陵回皇宫时,已近午时。

秋老虎晒得人发懒,官道两旁的树木都蔫蔫的,连蝉鸣都弱了些。

銮驾行到东华门时,朱厚照正掀着轿帘看街景。

街面上很热闹,小贩在叫卖,行人在赶路,一派安稳景象。

他心里刚松了些,前面的仪仗却突然停了,侍卫们的脚步声变得慌乱。

“怎么了?”

他皱眉问身侧的刘瑾,指尖下意识地攥紧了轿辇的扶手。

刘瑾连忙探头往外看,只看了一眼,脸色就骤变。

他凑到朱厚照耳边,声音压得极低:“陛下,是……是六科给事中刘苣!他跪在路中间,手里还捧着奏折,像是要拦驾上疏!”

朱厚照心里“咯噔”一下。

六科给事中是言官,向来以“敢言”著称,可这时候堵在东华门,还是刚从泰陵回来、身上还带着孝意的时候,显然是有备而来,不是临时起意。

“让他过来,别挡着路。”

朱厚照沉声道,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耐烦。

他刚送完老爹,没心思跟言官扯皮,可也知道,躲不过去。

刘瑾连忙传旨,侍卫们分开一条路,将跪在地上的刘苣引到轿辇旁。

刘苣身着青色官袍,袍角沾了尘土。

他跪在地上,膝盖砸在青石板上“咚”的一声,声音响亮,手里捧着的奏折举得高高的,封皮上写着“为天下计,死谏陛下”六个字,墨迹还透着些湿。

“微臣刘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苣的声音朗朗,没半分惧色,连头都没低,眼神直勾勾地盯着轿辇里的朱厚照。

“你拦驾上疏,是有急事?”

朱厚照的目光落在他手里的奏折上,心里已有了些预感。

这定是冲着他整顿吏治、重用欧阳铎、让刘瑾参与赈灾来的,是文官集团想给他施压。

“是!微臣有要事启奏,要为天下文官请命!要问陛下三个问题!若陛下答不上来,微臣今日便死在这东华门,以谢天下!”

刘苣的声音陡然拔高,引得周围的百姓都围了过来,踮着脚往这边看,连文武百官都变了脸色。谁都知道刘苣敢说话,可没人想到他敢在这时候、在东华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质问”陛下,还提“死”字。

朱厚照没接奏折,只冷冷道:“你要问什么?说吧,朕听着。”

刘苣深吸一口气,声音像淬了冰:“微臣敢问陛下!弘治爷当年亲自主持修订《问刑条例》,其中明言“官员贪污若能如数退赃,且无命案牵连,可免死罪,降职调用’,谢迁、刘健两位阁老虽在盐税案中收了好处,却已如数退赃,也没害过人命,为何陛下却将他们下狱?为何他们最后竞在狱中“自尽’?这难道不是违了弘治爷的遗法,不是寒了天下文官的心?”

这话像颗石子砸进人群,百官们都屏住了呼吸。

有人偷偷抬眼看向朱厚照,眼里带着隐晦的期待。

谢迁、刘健是三朝老臣,又是“文渊阁”的柱石,不少文官都是他们的门生故吏,刘苣这话,正是替他们问的。

朱厚照的指尖在轿辇扶手上敲了敲,声音沉得像铁:“谢迁、刘健哪里是“贪污’?他们勾结宁王朱宸濠,收了宁王的黄金百两、美女十人,帮宁王隐瞒招兵买马的事,意图颠覆朝纲,这是谋逆!按《大明律》,谋逆者诛九族,朕只让他们在狱中“自尽’,没株连他们的家人,已是留了最大的体面,何来“违遗法’之说?”

“体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