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是为了姜宁安吗
一句“放肆!”
灯火煌煌的行宫大殿,原本屈膝跽坐于两侧的皇亲国戚们纷纷垂首禁声,太监宫人也齐刷刷跪了一地。
那短促几息,十二旒冠冕垂下的珠串晃动。姜衡胡须微抖,脑海中闪过许多念头。
是关于谢玖本身。
其实交易之初,谢玖便已坦白了自己身中异毒,太医令和多名医官诊断后答案一致,说他命数不过一年,这是姜衡敢用他的最大原因。“无需费神救治,没用的。”
谢玖不求生机,只要手握权柄,“玩"死谢家。彼时对上那双空无一物的眼睛,姜衡唏嘘其经历,被父舍弃之痛,身陷敌营之辱,更震颤其绝境求生、脱身北魏的智谋手腕,这份玉石俱焚的孤绝之下,必是惨烈过往。
论身份,谢玖是定远侯早年牺牲的亲子,乃朝廷亏欠且亟待补偿之人,但帝王心深,难免警惕他身陷北魏十一年,活着归来献军机是否有诈?异毒恰是打消警惕的关键。
亦是谢玖被缚多年要反扑北魏的理由。
这份交易,姜衡对外可痛击北魏,对内无论曾是废太子党的谢铭仁,还是朝堂其他势力,正好有谢玖这把“利刃"去肃清,更妙的是此刀命不久矣,无需他费心铲除后患。
而谢玖的要求只有一个。
期间不要干扰他“玩",无论看上去是否合理。姜衡同意。
但当北魏真的战败求和,斥候确认了那些破获的城池、缴获的战马军械、魏军的尸山血海,姜衡在极为欣赏谢玖的同时又难免心生忌惮,如同所有帝王通病,总想做点什么。
于是除去破格封爵,再来华阳公主的婚约。姜衡当然是为笼络示好。
即便交易之初,谢玖就打消了帝王所有顾虑,可恰是他如此深谙帝王之顾虑及所求所思,姜菊反而后知后觉地背脊发凉,但又不得不继续用他,所谓开司没有回头箭。
那么将唯一的嫡出公主送给他。
若谢玖愿意承情,至少等于送了双眼睛在他枕边,至于女儿的未来,永远得靠在政治交易后头,二为表示天家恩宠殊荣,总要做足姿态。但姜衡显然没料到。
身患隐疾,不举,若公主非要嫁他,那就守一辈子活寡。紧跟着一句。
襄平候请旨,后日离京,前去江北平叛。
一口气才刚冲出喉咙,姜衡又不得不迅速咽下。八年前得位不正,朝廷看似风平浪静,实则群狼环伺,暗处的残余势力虎视眈眈,这些年姜衡手里并非没有可用之人,而是没有足够利落、高效者。谢玖在大启并无根基,与其他朝臣也无甚牵绊,用起来恰如久旱逢甘霖。至于他拒绝尚公主,言辞还如此狂妄戏谑一一转念一想,不正符合彼此的交易初衷,唯有狂妄之人才敢悖逆弑父。而他只需端坐龙椅,于事发之际表现出消息滞后或左右为难,家事不便插手,并于事后示以哀痛即可,也算给天下百姓和满朝文武一个“交代"。想到不久前谢家闹出的乱子,戏班子群魔乱舞,火烧祠堂,谢老夫人吐血倒地,一切都在"正轨”上面。
姜衡复又安下心来。
至于兄弟俩打了一架。
不待姜菊问及缘由,姜姝率先出声,“为何会打起来?为何会发生争执?是因为谁?!”
显然,被用那样荒谬的理由拒婚,姜姝如同被人一耳光扇在面门,骄傲和自尊被按在地上摩擦。天授节她已然纡尊降贵,作那般不入流的戏码,结果非但没能拿下谢世子,反而还莫名其妙被姜宁安捡了便宜,对姜姝来说已是奇耻大感当晚襄平候为兄请婚,鬼知道什么缘由。
但极怒之后,得知父皇打算找机会将她许给襄平候,姜姝脑海中闪过御花园惊鸿一瞥,又觉得柳暗花明,左右双生子一样的容貌,尤其陡然得知襄平候的各种事迹,姜姝对谢玖可谓充满了探索欲和征服欲。但她显然没料到,谢玖竞也不识抬举!
身为一朝公主,只要一想到自己又将沦为笑柄,世家女说不定明日就会私底下扎堆议论一一华阳公主一出落水,可惜被谢世子婉拒了,如今圣上亲自指婚,她又被襄平候拒了,看来兄弟二人都瞧不上她,啧,太惨了,真是颜面扫地….
再有这晚她特意盛装打扮,满殿国戚宗亲都在看着。一时间,姜姝只觉天旋地转。
待传话之人嗫嚅着回了句"不知”,姜姝一口浊气憋在喉咙,再也忍不住起身转向御座,连声音都在发抖:“父皇……什么襄平侯,女儿根本不稀罕,也根才瞧不上他!”
“可他不露面就罢了,竞然还敢言行悖逆,抗旨不遵,这可是目无君上的大不敬之罪!您难道就这么一一”
“好了,姝儿。”
御座上,姜衡面色也不大好看。
但到这个地步,只能尽量将话说得好听,“襄平候少时身陷北魏,必然遭受诸多非人磨难,身患隐疾……也不是没有可能,他既不愿误你,你也无意于他,那这件事便这么算了。”
顿了顿。
“襄平候为大启立下不世功勋,朕乃一国之君,当体谅他在北魏斡旋的不易,岂能因此种小事迁怒。”
“说来是朕考虑不周,事先未派内侍了解情况,倒叫襄平侯失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