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167
那时赵昭问她要不要做太子良娣,王蔷怎会不愿意?她想,当然想了!
不过王蔷也不能显得太想,她知晓赵昭不喜欢。别人都说清淑郡君完美,又是多么多么的善良,简直好笑!赵昭只是装模做样,别人不知晓,王蔷还能不明白?赵昭把自己放得太高,捧得也太高,把自己视为天上神女。有些东西赵昭能给,王蔷不能自己讨。
当赵昭要给你时,你不能显得太想要,可也不少少了对赵昭感激涕零。要说脾气,赵昭确实要比田家那个田婵好许多,只因赵昭从来不怎样羞辱刻薄别人。但要真把赵昭伺候好,捧个透,却是难上加难。王蔷能得这般好处,这些本是她花了心思应得的。太子良娣虽是侧妃,可按大夏惯例,若无太子妃,等新帝登基,通常也是由良娣升为皇后。
这位置当然是很香。
若非如此,那窦家女儿窦昭君也不会跑来争。论家世,论品貌,她都差窦昭君许多。
可她背后有赵昭。
赵昭是白莲花,是白月光,是太子心尖尖。赵昭不愿嫁,太子不好勉强。赵昭一皱眉,太子便心疼。娶不了赵昭,太子便讨了赵昭身边人,也算做个念想,以此惦念。那天赵昭跟太子说话,她这个当事人只默默在后头听着。太子容色又急,心心思又切,跟赵昭述情衷。赵昭有一双会说话眼睛,她眼睛会说话,会露出欲语还休情态,可人却不会张嘴说什么。
也不会说喜欢,还是不喜欢。
赵昭似有几分不忍,而后她张了口,说道:“蔷儿也是待你一片痴心,又与我最要好,我只盼,能成全她。”
因赵昭这句话,她便被选为太子良娣。
也是窦家不争气,所谓事以密成,窦家亦未免太过于招摇。窦家认为窦昭君极好,这模样还在其次,最要紧是窦昭君性情。窦昭君性子好,沉得住气,有滴水穿石的心思。
真成了亲,窦昭君必然能将太子之心拢过来。至于婚前那些个意乱情迷,也不过如烟云水汽,不过是年少荒唐。意思是太子从前喜欢赵昭也并没有什么要紧。这话也传到了赵昭耳里。
后来赵昭就安排了王蔷,将窦昭君给挤了出去。王蔷从未见过好似赵昭那般自恋女人,太子身边有个王良娣,便会想起王良娣是赵昭密友,便会对赵昭愈发念想。
赵昭那样的艳光四射,从头到脚,都是被细细保养过。其实,王蔷倒信赵昭真对太子无意。
赵昭那样的女人其实根本不喜欢男人,当然也不是说赵昭喜欢女人。她只是喜爱男人的称赞、仰慕、奉承,爱着被追逐乐趣。却不屑一顾踏实相处、磨合,乃至于当真绑住一个男人过一辈子,哪怕这个男人是太子。
自恋如水仙,临水垂顾,爱自己爱得不得了。她曾看着赵昭揽镜自照,那时赵昭痴痴盯着自己镜中身影,眼底满是痴迷灼热。
那样的眼神,王蔷从未见赵昭用这般眼神瞧过任何男人。这样想着时,王蔷用勺子拨弄碗里的冰,拨得叮叮咚咚响。她喜欢吃冷一点儿东西,满府上下都知晓王孺人喜食冰。也不知可是因为她人生太冰冷缘故,故她竞有如此口味。其实她跟赵昭本是各取所需。
她做赵昭陪衬,赵昭亦给了她好处。她窥见赵昭华丽袍子之下阴暗,也趁势从赵昭手里得了不少。
自来阿母就教她,身份地位是实的,情爱是虚的。嫁了人,把夫君当作丈夫伺候,拿住名分和权力,妾室上跳下窜又有什么用?那些话倒有几分道理,阿父的妾室个个打扮得花红柳绿,却愤愤然在阿母跟前伏低做小。
阿母生得并不漂亮,肥肥团团一张脸,五官也是平平,性子也无趣。父亲对她也就那样儿,十天半个月见一见。
跟阿母一比,王蔷又干瘪得像个瘦皮猴,五官亦全无出挑处。于是王蔷也只花心思谋个好婚事罢了,别得一概不去多想,亦不多念。所谓爱情,毕竞是始于颜值,而她偏无姿色,不过也不是顶要紧的事。她想所谓爱情,也不过是图色,亦不过是见色起意罢了,有什么矜贵之处?故而她一开始还是颇能忍耐。
新婚之夜,太子萧圭醉酒,与她共度一宵。剧情虽是狗血,却也似在情理之中。
萧圭抱着她时,在她耳边呢喃唤着昭儿。
他把自己当作赵昭,春风一度时,不过是替身。但其实也没什么要紧,这些她不是早便知道了?有什么奇怪?她本也是依着赵昭,靠着赵昭几句话,方才被萧圭选为王良娣。没什么要紧的,她暗暗跟自己说,她也不在乎。可世事也是无常,有些东西王蔷本未曾期待,可似乎也并不像她想象那样坏。
她容貌平平,萧圭又是个爱慕赵昭的好色之徒,一开始太子肯定是介意的。可人样子美丑,也就那么回事儿,看得久了,便也习惯了。更何况王蔷只是不美,却生得并不丑。
萧圭好色,不过性情本也不差,纳了王良娣后,基本客气也是有的。王蔷给他炖煮汤水,嘘寒问暖,萧圭会说谢谢。红袖添香,她虽不美,但也通些文墨,又兼心细有眼力劲儿,也能跟太子聊两句。
再者她善于调香,太子又是个爱香之人,两人也是共有所好。这日子竟比王蔷想的要好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