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166
而今薛凝也觉得并不好议论越止,她想了想,也转了话,说道:“清淑郡君回到京城,听说从前,太子十分仰慕她。不过那时,她似有些不愿意?”虽不愿意,太子也未勉强。
虽未勉强,却仍将赵昭视为仙子一般。
但旁人说赵昭迟早要嫁。
那时太子空了正妃之位,身边女人身份高些的只有个王良娣,也有虚位以待的意思。
赵昭闹些脾气,小孩儿心性,那也罢了。她那样出身,如此品貌,婚事自然绝不能自己做主。
家里是这么个意思,太子又显痴心,也无非是一两年的水磨工夫。给足了赵昭面子后,赵昭必然会点头。
不过也是计划及不上变化,而后太子被废,是为临江王。赵家那时自然战战兢兢,也不提赵昭婚事了。于是赵昭这么个美人出京城,和窦昭君一样,离京避了几年。待风平水静,赵昭才再回京城。
她重回京城,声势极大,甚至裴后也出面安抚,加以恩宠。陛下虽已废后,可无过废后毕竟心中有愧,故仿佛被补偿一般,赵昭又被封为清淑郡君。
那时甚至传闻,说宫里要赐婚赵昭跟裴无忌。谁想却是雷声大,雨点儿小。
赵昭在京城留了半年,也未见定亲,居然又离京。这次是赵昭第二次回京。
可今时不同往日,赵昭也不似从前那般风光。所谓声势几分靠捧,从前捧着赵昭的太子已故,裴无忌眼瞧着也要跟薛凝定亲。
于是赵昭仿佛也没那么高不可攀。
这次赵昭回京,亦不复从前声势。若田媾还活着,大约也不会嫉成那样子。大夏讲究早婚,赵昭年逾二十,虽年轻貌美,也算年龄偏大了些。就跟裴无忌似的,之前裴后也操心裴无忌的亲事,为裴无忌跟灵昌牵线绞尽脑汁。
故京中一些无聊之人也会嚼舌根,有几分赵昭从前太挑的意思。幸喜赵昭从前得意时也是性子温厚,与人为善,结怨不多,故议论的人也并不算多。
不过人心就是如此,总有些无聊人喜欢嚼别人不幸。比如之前得了赵昭赏赐宫娥,一开始她还替赵昭损了薛凝几句,被赵昭顶了回去后,那宫娥也反倒对赵昭生了埋怨。她暗暗想清淑郡君傲个什么劲儿,太子没了,裴少君又挑了别人,指不定心里急成什么样子。
那宫娥不免想,赵昭这个清淑郡君倒是装得很淡定。赵昭确实一副泰然自如的样子。
她回了京城,入了宫,暗暗不知多少眼珠子盯着。那些背地里议论言语,赵昭也未必不知。
但赵昭仍沉住气,抬着头。
她如一朵大夏京城艳色之花,绝不会被轻易摧折。薛凝人在法华寺,八卦听了一耳朵。她对赵昭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直到今日,薛凝才亲眼见着赵昭,不过也未来得及说说话。赵昭果如传闻中那般貌美,可她究竟是什么样性子?单听传闻,薛凝其实对赵昭颇有好感。至少这位清淑郡君是个努力盼望得到婚姻自由的人,哪怕对方是太子,赵昭亦并不是那么乐意。而今京城暗有嘲讽之言,也未见这位赵娘子面上有什么软弱和失意。赵昭很有个性。
但也许正因如此,反倒令赵昭心生杀意呢?裴无忌嗯了一声,目光望向薛凝。
谈及正事,两人之间旖旎暖昧也淡了些。
薛凝:“我只是揣测,不代表事实。”
她总要寻几个侦擦方向。
裴无忌点头:“我明白。”
薛凝心里浮起一缕很奇妙的感觉,虽然她从前一直跟裴无忌吵吵闹闹的,但磨得久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也颇有默契。“先太子那时虽被废,可陛下对之也是颇为怜惜,甚至有几分愧疚。太子废后,只养于京城,并未逐去封地。再来就是那时候赵皇后并未被废后,而是赵皇后自行求去,而陛下也是答允。”
“甚至赵家也未被牵连。”
无论是顾忌亲情,又或者明德帝不愿意显得太酷烈以至于令世家反感激烈反扑,明德帝废了太子后也展露颇多愧疚。看着倒仿佛是有意补偿样子。
所以太子一党心里始终有些指望。
薛凝:“如果陛下想要补偿临江王,使其得偿所愿,娶到他心爱女娘,也不过是一桩小事。可赵娘子未必愿意一一”当初太子风头正盛,赵昭都加以婉拒。而今太子已被废,这般苟延残喘间,赵昭自然更不愿意在废太子身上浪费自己青春年华。她如花美眷,如此绝色红颜,又岂能轻掷?她愿意投身这一潭死水?
她若不想被摧择,那么也许便想解决问题之根源。那便是太子死了。
裴无忌想了想,说道:“我与临江王不熟。”他与废太子素日里并不相熟,裴后也不愿意让裴无忌跟太子接触太多。“不过玄应一向跟先太子走得近,先太子才能不算如何,不过人品却是极好。若不然,玄应也没必要对之这般死心塌地。”“根据玄应所言,先太子虽是被废,倒没有非要勉强清淑郡君嫁他意思。反倒那时,他欲将原本服侍他的王良娣给扶正。”“他荣光不复,那王良娣却是个性子温柔,不离不弃的妇人。临江王落于谷底,失意之时,自才显出这位王良娣的好处。”“太子得意时,清淑郡君耀眼夺目,若能得之,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