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34章
正如纪景和所说,将过两日,褚琢安就回来了。瑜安早早站在门口相迎,瞧见马车上下来的人,眼眶依旧止不住的酸涩。半年未见,褚琢安身量又高了许多,人也比之前稳重,一下了马车瞧见台阶上的身影,立马激动地快跑到她面前。
“姐。”
瑜安拍了拍他的肩膀,欣慰道:“不愧是练武的好苗子,都比我要高了。”褚家倒台太过迅速,甚至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以至于她当时匆忙送他离开,只顾着给了些钱财,其余的什么都没来得及管。“在外祖父家住得可还好?”
褚琢安点头:“都好,外祖父母还叫我给你带句话,说他们身体很好,叫你别挂念。”
外面冷,姐弟俩说了两句话后,瑜安就带着他去了半亩院,好好招待吃了顿饱饭,聊了许多,直至晚上,才舍得将人放开回自己的屋子休息。宝珠整着衣柜里的衣裳,笑道:“姑娘别担心,小郎君起码能在府上住满一个月呢。”
瑜安这么想着,竞觉得当初自己做错了选择。若不是怕牵连他,她真舍不得将他一个人送回到江陵。翌日,瑜安带着褚琢安去了荣寿堂,褚琢安嘴甜,不消片刻便将纪母逗得直笑,连带着纪素宜也对他留意了许多。
“李家的事情都办好了?"纪母问。
瑜安愣了愣,念在褚琢安还在旁边,便只能含糊地点了点头,并未说详细。纪母也同样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聊完天后,瑜安带着褚琢安往回走,褚琢安不由问起方才纪母的话。他不傻,府上多多少少有些风声,加上老太太这么一问,也隐约猜到了。“姐,当真要……
瑜安轻笑:“人之常情,不用大惊小怪。”褚琢安不平:“这样岂不是你的日子会更难过,姐夫也大太……瑜安倒不在乎,安慰了两句。
似乎除了她之外,每个人都很关心心纪景和纳妾的事情,就连纪母都罕见开口问了。
她只见过李月如几面,甚至连话都没怎么说过,知人知面不知心,她也摸不清以后共事的人会是什么品行。
奈何现在后悔也晚了,再过六七日,就是纳李月如进门的日子,她拦不住。说巧也巧,正当她差人置办挂彩时,晚芳院那边传来消息,说是纪母犯病,只能将李月如进门的日子挪到年后。
瑜安纳闷:“老太太怎得突然生这么重的病?”纪母惯来是在府上不问世事,哪怕是出了事,也鲜少惊动他人,怎得这回就这般凑巧。
宝珠不以为意:“老太太上了年纪,一不小心就生病,也属正常,我方才去荣寿堂打问,李嬷嬷说是老毛病,过段时间就好了。”瑜安:“正是因为老毛病,才更不会惊扰旁人…”宝珠叹了口气:“姑娘,你就别管老太太了,你应该庆幸的是老太太将纳妾的日子推后了,咱们还有转圜的余地。这回你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好好考量些,小心日后后悔。”
翻案的日子没有期限,她们根本说不准什么时候才能离开纪府,正是因此,才要好好考量,才怕后悔。
手下的算盘算了一半,倒叫宝珠几句话完全打乱了思路,瑜安只好重新归位计算。
宝珠说得在理,她也想试探一番,可是人家乖乖的,井水不犯河水,她也不好上赶着去找人麻烦,总之还有一段时间,不若顺其自然?瑜安定不下心思,也找不见办法,顾忌太多,反倒将自己陷入囹圄。好在有褚琢安陪着她,叫她暂时不去想这些七七八八。皇帝日薄西山,朝中政务繁多,直至腊月二十八这日,大臣们才放了假,纪景和才抽出时间去看了从江陵回来的褚琢安。两人见面并不多,里里外外一些事情加在一起,褚琢安对这位姐夫无甚好感,倒不是那次挨板子的事情,大都是从瑜安的角度儿觉得纪景和一般。若能预知以后,褚琢安绝对不会把瑜安喜欢纪景和的事情告诉褚行简。他姐不嫁入纪家,说不准日子比现在要好上许多。褚琢安向他作揖。
纪景和瞧他桌上摆的进士录,随口问:“这几日可还住得惯?”褚琢安收起桌上的花灯,“一切都好。”
纪景和见他动作,又道:“我那边还有些时兴的文章,待会儿叫人给你送过来,你若是有哪里不懂的,大可以来书房找我。”“多谢姐夫。“褚琢安应声回,“其实比起科举,我倒更想从军,战场上奋勇杀敌,取得功名,没什么不好。”
语气中有这年少独具的傲气,乍一听,甚至还带些呛人的味道。国子监那日展露的倔强还历历在目,念在他年纪尚小,纪景和并不在乎,正色道:“名一艺者无不庸,你若当真将练就一身好武艺,自然是好,也好叫你姐宽慰。″
“自然……我自然会叫她宽慰。”
褚琢安清楚他们褚家在纪家是何等地位,寄人篱下,有些话他真的无法说出口,心中憋闷着,只觉着丧气。
安顿几句,便觉无话可说,纪景和看向那盏收起的花灯,尽量缓着语气道:“既然下定决心要混出个人样儿,那便将心思放在正事上,时刻不敢耽误。”他丢下一句正要走时,身后突然传来褚琢安的喊声。“腊月二十九是我姐的生辰,我想做个花灯叫她开心……她很喜欢这些东西。”
语气中带着几分埋怨,那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