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大明第一书商> 第 28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8 章(1 / 2)

第28章第28章

“你也别闲着。"晏宜一点都不客气,见缝插针地把这位明代大才子按到自己书案前坐下,“你再帮我画几幅仕女图,眉眼发髻什么的都不要紧,但身上的衣裳不要重复,样式越多越好。”

姚启元气得鼻子都歪了:“几幅?画作难道是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不精心雕琢上一旬的画作岂能见人?”

晏宜连忙摆手:“不用画得多好,简单一些,或者只要线稿就成,我要拿来当插图。”

见姚启元仍不肯点头,她干脆用上了激将法:“都说哥哥书画双绝,我却道不见得,哥哥素日只知道交游酬唱,也不曾见得在家中练字作画,想来纵使曾经有几分真才实学,如今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姚启元果然中招,生气地嚷起来:“你这死妮子居然编排到我头上来了!你的画还是我教的呢!”

晏宜低声嘟囔:“怪道我画得不好……”

“给我拿纸笔来!”

哼,用这招对付男人,果然屡试不爽。

她笑嘻嘻地拍手,叫人:“给大少爷拿我的宣纸和衣纹笔来。”据说兄妹两人的生母谢夫人的画技也十分精湛,未出嫁之前就是杭州一带小有名气的女画家。

姚启元由母亲启蒙,善于画花鸟、仕女,晚年落魄的时候还给坊刻的《西厢记》绣像本画过插图。

婢女帮姚启元铺纸研墨,晏宜双手抱胸,站在一旁,不错眼地看着。姚启元画仕女图确实很有一手。

不过一个时辰,就画出了十几个各有千秋,竞相争妍的少女,或荆钗布裙,或珠玉罗裙。

晏宜捧着墨迹还没干透的长轴,眉开眼笑地向姚启元道谢:“谢谢哥哥!哥哥画得真好!以后再有人说哥哥画技生疏了,我就拿这画给他看!”姚启元听了,脚下一滑,差点摔了个四脚朝天。他现在是真拿这个妹妹没什么法子了。

骂她,骂不过;打她,不舍得;还滑溜溜的,眼珠子一转不知道又在打什么小算盘。

“你又打算做什么?“佛紬′不卖了?”

“卖,当然卖!"晏宜回答得十分干脆,摇头摆尾的模样,像极了只小喜鹊,“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得作其他打算呀。”她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北京城元宵素来有赏灯的习俗。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金吾不禁,灯火通明。官宦女眷和民人女子多会在元宵佳节手挽手出门赏灯一一晏宜打的就是这些女眷的主意。

她知道明代的印刷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其中一项重要的技艺就是“绣像",即图像印刷。

这项工艺需要画者先画好底稿,而后由雕工将画稿反刻到质地较硬的枣木或者梨木上,而后再由印工覆纸印刷。

她手头的这批潞紬,对于大户人家的女眷来说,质地太次,对于平头小户的闺女而言,又略显昂贵,单纯在灯市叫卖,未必能有太好的效果。因此她必须弄出一些“噱头”--正如她在现代出版书籍时,往往要迎合热点选材营销。

晏宜的打算是自掏腰包请汪老板替自己刻一块"百美图"的雕版,然后按照印刷绣像本小说中的插图的方法,刻印一批用来做赠品的“仕女图",把普通的潞紬变成自己DIY的手工盲盒(话说回来,这个时代还有不需要DIY的衣服吗),方在姚家的绸缎庄出售。

每个盲盒附上的仕女图都是不一样的。

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晏宜还特地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动手编写了一本《绝代佳人故事集》。

内容来源嘛,除了她在现代看到的各种历史美女的绯闻八卦,就是万卷楼里藏着的稗官野史了。

明人和现代人没什么不一样,也喜欢编造些有的没的,赵飞燕、武则天、杨玉环都被他们写出花来了。

反正也没人见过这些历史上的美女长什么样,晏宜干脆指鹿为马,把姚启元刚才画的一众仕女分别定为飞燕、玉环、师师、红拂。没想到庙市和灯市两桩买卖都格外成功。

庙市自不必说,有报恩寺和护国寺的三宝印加持,就是一片茅厕纸也能卖出宝钞的价格。

晏宜准备的五百匹潞紬很快被上香的游人抢购一空。她遵守承诺,给卖得最多的下人发了奖赏。但更火爆的还是“仕女图礼盒”。

汪老板给她找的能够雕刻绣像的雕工要价不菲,开口就是五十两银子,着实让晏宜肉疼了好久,但效果却也十分出众,雕刻出来的仕女图真是纤毫可见,连衣服上的纹样都看得一清二楚。

晏宜刻印了一千张,用来搭配一千匹潞紬。她编印好的《绝代佳人故事集》就放在绸缎庄的柜台上,供人随手翻看。故事都是晏宜精挑细选的,个顶个缠绵悱恻,引人入胜。配上活灵活现的绣像插图,让人爱不释手。

许多女眷买了绸缎,还让家中下人返回来问这本书卖不卖。最后两千匹潞紬,晏宜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卖出了整整一千五百匹。一时间京城女眷竞然以衣着潞紬为时尚,搞得其他绸缎庄纷纷寻求潞紬的货源一一趁着这股买高不买低的东风,晏宜又高价卖出了剩下的四百匹。还有一百匹,姚二老爷说,也归她处置了。晏宜就把这些潞紬都发给了家里的下人。

对于高门里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