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罪名有朝暴露,受天下人谴责吗?她咬着牙关,一字一句道:“皇帝好手段。”“看看,养了几十年养不熟的好儿子。”
“谋害母亲,狼心狗肺。”
皇帝轻笑未变:“手不手段,朕难道不都是从太后身上学会的?”“说来,还得谢太后这些年来的言传身教。”母子俩,终是撕开了最后的遮羞布。
皇帝道:“当年朕与燕国签订契盟,开辟商路,边境因此止战,百姓得以安宁,何氏却从中捣乱,勾结凉国细作,捣毁商路,嫁祸于燕,使契盟作废,为的什么?”
太后不曾想,这些陈年旧事竞都被他查了出来。心中惊疑不定,越发觉得口鼻呼吸滞涩。
“可惜,祝家小子骁勇善战,叫你们失望了。”“结党营私,党同伐异,谋害皇嗣。”
“以为联合世家相逼,朕便拿你们没办法。是吗?却莫要忘了,当年裴氏如何显赫,又是如何一夜倾覆。”
皇帝淡笑,脸色因长年的操劳而显憔悴虚白,映着火光,落在太后眼里,无疑是来向她索命的鬼。
殊不知皇帝看她亦如一只双手血淋的恶鬼。“太后信佛,怎地忘了业力果报?"他漠然扫视一眼殿中陈设,道,“何氏享了几十年的权势,行了许多恶业,也该到还债的时候了。”临走前,皇帝意有所指地吩咐万春殿宫人:“宫中这些年杀孽太重,冲撞了太后,以至久病不起。自明日起,万春殿闭门谢客,每日都得诵经祈福,每日的长生汤切莫断了。”
仇姑姑恭敬垂目:“是。”
这一晚,大相国寺中的一棵百年槐树被劈成了焦墟。次日清晨,方丈对着树尸念了声佛,随后着人去通知当年种下此树的那户世家。
小沙弥才入门,并不了解京中贵族情形,去而复返问:“是哪个何家?”方丈:“正是……
正此时,远处的皇城传来了肃穆钟声。
“笃一一笃一一”
足足二十又七下。
是国丧。
紧接着,上京中百余钟楼次第传开,仿佛回音。方丈怔然。
小沙弥仍在等着他的指示:“究竟是哪一家?”方丈回过神来,释然道了一句“阿弥陀佛,原是因果宿缘”,转头对小沙弥道:“不必去了。”
想来那一户人家眼下已是自顾不暇,且不去添乱的好。皇帝本欲清算何氏,眼下太后一殁,倒只能暂时搁置了。不曾想,太后为了给族人拖延时机,不惜自戕。
那长生汤里加的,不过是使人致幻多梦的迷药罢了。他与太后,到底是不一样的。
太后薨逝,臣民皇室都得服国丧。
此前太后一度病危,礼部早已草拟好了几份章程,即刻便能拿出来请示皇帝。
皇帝只看了一眼,道:“太后宽仁,在世时曾有嘱咐,国丧只守二十七日即可。期间禁嫁娶,科举…也推后吧。”
禁嫁娶娱乐与推迟科举自然不是因为皇帝真心敬爱太后,而是为了堵住言官的悠悠之口。
礼部官互相对视一眼,都明白了皇帝的态度。何府中一片凄冷惨白。
何庐听闻国丧只有二十七日,不禁慌了。
国丧一般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自本朝开国以来,但凡母子关系明面上过得去的,太后殡天以后,皇帝都会让人守三个月。这些时日他并非察觉不到朝中风向,只想不到,来得这样快。面上哭得哀戚,心里却不禁埋怨太后,怎地不晚些死?好叫他们做足抽身的准备。他并不知昨日宫里发生的事,叶莺作为最后一根稻草,叫皇帝下定了决心,反而是太后之死为他们争取来了二十七日的时间。宫里的妃嫔、皇嗣,还有皇城里的宗室,都要到停灵的归真殿去哭灵。一整日水米未进,到深夜回宫时,众人脚步都虚浮了,倒真有些哀思过度痛不欲生的模样。
这样的日子却还要持续二十七日,不得有任何怨言,否则便会被言官捉住这点把柄,谏言惩戒。
含凉殿里,叶莺则因为病倒而躲过了这场折磨。自昨夜被阮姑姑和云扶带回来后,她便发起了高烧,一整夜昏昏沉沉,御医开了方子,灌了汤药下去,也不见醒转。皇帝半夜时来看过一眼,隔着屏风问了阮姑姑几句,又嘱咐云扶等人悉心照顾后便匆匆离去。原本想着次日再来探视,却在清晨时得知了太后薨逝的消息后妃哭灵尚且累得不成人形,皇帝这个做儿子的更要表现出悲恸难抑,几次在灵前恸哭至几乎晕厥。
皇帝这两年本就身体不好,不宜大喜大悲,见此,便连言官也劝谏其珍重自身了。
整日下来,便只有夜里抽出空来到含凉殿。夜色黯然,皇帝听了阮姑姑的回禀,皱眉:“还未醒?烧可退了?”阮姑姑摇头。
“御医怎么说?”
“殿口口内本受郁热,又经乍冷,使得寒邪入侵,内生热化火,郁闭肌表,肺气失宣,煮了麻黄汤喝,却还未见退热。”“适才黄御医又来看过,说是……不能这么烧下去。若是今晚醒不过来,恐怕日后要留下遗症了。让奴婢们想想有没有什么法子,能把人叫醒也是好的。”“云扶一直在叫小殿下的名字,暂时没用。”更严重的后果,譬如说醒不来,阮姑姑没有说出口。皇帝却明白。
风寒之症可大可小,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