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讨论声就停了下来。
“前一段时间,我去县里买东西,县里各处立着牌子呢,还专门成立了老物件收购站,这镇子、村子都动员起来,我们也得跟得上形势!”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张婶子摸了摸铝饭盒:“要是真能换钱......我家还压着个旧铜盆呢。”
“我家有个上个时代的老粗布包袱皮!”
王翠兰的脸涨得通红,她扯了扯身边人的衣角:“别信她,指不定她的东西在哪偷的......”
“偷?”凌玥瑶突然提高声音,“我这就写封信给县收购站,让他们来验验。要是假的,我把藤箱吃了!”
傍晚的霞光给顾野的脸颊镀上了一层光晕,他手里捏着张报纸和大队部为凌玥瑶开的集体代售证明,以防再有人嚼舌根。
“凌同志现在可是合法为村里代收山货,收购旧物件,她所说的保护‘人类遗产’已经上了报纸了!”
凌玥瑶接过报纸,头版标题刺得她眼睛发亮——《老物件走俏!城里兴起“怀旧风”》。
村民们纷纷凑过来看,不识字的也有其他人告知。
顾野办事情就是利落,凭他跟大队长的关系,王翠花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到了晚上,凌玥瑶在炕桌上铺开信纸:“顾队长,麻烦你把这信捎给县收购站,我想试试能不能进行长期合作。”
“凌同志,这些东西真的能兑换钱和票?”顾野也是有疑惑的,虽然他无条件信任她。
“顾队长,你放心好了,等挣到钱,也算你一份。”凌玥瑶把信纸折成方块。
“我也想趁着这个机会,让村里人能挣上些钱,也为国家尽点绵薄之力。”
唐宝宝告诉过她,在任何一个维度,文化遗产都是无价之宝,必须要尽早保护。
顾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凌玥瑶的做法,农村光地里刨食饥一顿饱一顿,有其他收入来源,何乐而不为。
月亮爬上东墙时,凌玥瑶裹着棉袄出了门。
王翠兰家后院堆着半人高的玉米秸,她借着月光蹲下——墙角的泥地上,一个清晰的鞋印正对着自家的窗户。
是42码脚印,鞋跟处有块月牙形的磨损。
凌玥瑶摸出随身带的布片,轻轻拓下鞋印。
回到家,她翻出本子,在最后一页写道:“王翠兰果然不死心……穿42码鞋子,鞋跟有月牙痕。”
窗外的风突然大了,吹得窗纸“哗哗”响。
凌玥瑶裹紧被子,妙妙的小身子像团暖炉贴在她怀里。
她望着天花板上晃动的树影,嘴角慢慢翘起来——王翠兰以为她是软柿子,可她手里攥着的,是能砸穿天的石头。
隔了几天,天刚亮,顾野的敲门声就响了。
他手里举着个牛皮纸信封,军帽上还沾着露水:“县供销社回信了,让你先带些样品打个样。”
凌玥瑶接过信,封口处的红戳还带着独有的香气。
她望着东边刚升起的太阳,暖光裹着她的布衫,把影子拉得老长。
妙妙揉着眼睛跑过来,攥住她的衣角:“妈妈,今天吃啥?”
“吃鸡蛋羹。”凌玥瑶弯腰抱起女儿,把信往怀里按了按,“还吃好多好多甜饼干。”
山风卷着新麦的香吹过村口,王翠兰家的烟囱刚冒出炊烟。
凌玥瑶望着远处的山路,眼里的光比朝阳还亮——这一局,她不仅要活下来,还要让所有想看她笑话的人,都抬头看她站在山顶。